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727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12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15篇
法律   361篇
中国共产党   3359篇
中国政治   2721篇
政治理论   1243篇
综合类   2503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991篇
  2013年   875篇
  2012年   1132篇
  2011年   1352篇
  2010年   1584篇
  2009年   1120篇
  2008年   903篇
  2007年   715篇
  2006年   753篇
  2005年   534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既意义深远 ,又非常实际、紧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是党几十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是第三代领导集体一系列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 ,更是指导我们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总纲。一、不可更易的执政准绳完善的本意是周到、妥当 ,也就是适合。完善政党制度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政党制度的确立基础和发展依据。各国政党制度尽管千差万别 ,各有特点 ,但其能不能生存和发展 ,都要由能不能与国情适合 ,以及适合的程度如何来决定。所以 ,与国情的适合是政党制度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政党…  相似文献   
52.
现代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完善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求实》2005,3(6):19-21
中国超大规模社会的现代化变迁所导致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作出及时的反应和积极的完善以提供有效的政治支持。中国政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完善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党自身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完善的本质要求,其合乎逻辑的路径选择在于从党与国家和社会的动态关联中去把握:从党与国家的关系层面而言,党采取现代化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党与社会的关系层面而言,要不断提升党适应和整合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外交理论建设和政策思想探索也出现新的进展.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集新时期中国外交理念创新之大成,是中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外交的总目标、总纲领.这一重要思想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预防性外交最早由联合国秘书长提出,在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下得到不少国家的响应。但是,迄今为止,预防性外交的基本涵义及其构成要素还在争论中。笔者认为,事实上预防性外交作为全球治理的新手段,在现实的国际政治生活中,对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涵义。我们需要根据国际政治的不同主体的利益、立场、地位和实力,来认识不同国际政治主体对于预防性外交要素的不同取舍。文章以联合国、美国与东盟在预防性外交问题上的立场为例,比较证明了这一论点。在此基础上,文章就中国预防性外交的战略和策略展开了初步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55.
日本追求"国家正常化"运动的内涵深刻而广泛,已成为影响东北亚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对于日本"国家正常化"的认识相对狭隘,集中反映出其对日政策重点从控制转为利用,期待通过对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有限推进使之逐步成为美国的全球伙伴。但美国的对策与日本自身对"国家正常化"的战略期待存在差异,故美对策中隐含着难以克服的多种矛盾。  相似文献   
56.
赵博渊 《南风窗》2007,(17):78-80
韩国已成为亚洲第三个以基督教为主导信仰的国家,大国意识膨胀之下的对外传教活动固然是其经略海外的捷径,但外交资源却投送不到偏远的阿富汗。这样的阿喀琉斯之踵,对于自诩"拥有9200年文明史"、梦系"大国战略"的大韩民族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反讽与善意的提醒。  相似文献   
57.
通过联系统一战线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1.对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了新认识;2.对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有了新认识;3.对统一战线必须与时俱进有了新认识;4.对怎样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统战干部有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58.
联合国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升联合国的地位、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方向之争,涉及到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005年是推进联合国改革的重要年头,国际社会围绕联合国改革的纷争异常激烈。中国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为把握联合国改革大方向,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团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59.
袁南生 《湘潮》2006,(4):36-39
曾纪泽,湖南湘乡人,曾国藩的长子。1878年至1885年,他先后出任驻英、法、俄等国公使,前后达8年之久,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纪泽的外交实践证明,弱国有可能办好外交,而且弱国的成功外交,对于尽量减少强国的祸害,尽可能维护本国的利益关系极大。曾纪泽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通过外交斗争,对维护国家利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外交家。有声有色的对英外交1879年1月4日,曾纪泽乘轮船首抵巴黎,然后转道伦敦,开始了他的驻外公使生涯。曾纪泽努力加强使馆的内部管理。他是我国勤俭办外交的先驱人物。出使英国后,他在自箴联中写道:“濡耳染…  相似文献   
60.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开始了一次他称之为“谋求和平的旅行”。11时30分,飞机平稳地停在候机楼前。机舱门打开了,穿着大衣的尼克松总统与夫人帕特两人走出舱门。尼克松看到,周恩来总理站在舷梯前,在寒风中没有戴帽子。旁边站着叶剑英副主席、李先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