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326篇
中国政治   134篇
政治理论   50篇
综合类   8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71.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就开始了重建国家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目标提出之前,先后在特定背景下提出并实践过“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与“民主共和国”等目标。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治设计在20世纪40年代初即已成型并公布于众,只是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发动了内战,中共的政治设计未能在全同实践。  相似文献   
72.
董四代 《学习论坛》2009,25(5):12-15
国际环境与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现代化与西方国家有不同的道路.近一个世纪以来,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伟大革命.这三次革命既体现了历史继承性,又体现了理论上的超越和实践中的新开拓.三者的共同主题是振兴中华,在振兴中华的过程中最终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摒弃和对社会主义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在对前人的继承和超越中,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73.
郭云 《长白学刊》2000,2(2):75-77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1905年10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其主张归纳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孙中山又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甚至赋予它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74.
1941年下半年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中国抗日战争也进入到中后期。在这个新阶段,中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上,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美国、英国等西方大国开始大量对华援助,逐渐加深了他们在华的政治影响;国内,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政治团体不断成立,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这些团体大都亲近西方民主,不赞成苏联的社会制度。为更好地领导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民主的某些原则、制度和实践加以借鉴,使之成为适合中国国情、富于战斗力的政治武器,以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争取广大人民支持,从而丰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5.
习近平指出,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我们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开始向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执政党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76.
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曾设想继续发展十年到十五年的私人资本主义,然后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然而,在实践中,这一设想却没能实现,本文主要从认识方面、理论依据方面和改造的基本方式方面进行了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77.
建国前后,中共对"革命"向"建设"转变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照,为新中国描绘出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中共的指导思想逐渐从建设机制向革命机制滑轨,导致革命向建设转变的不彻底性,为此后革命机制下酿成的"左"倾错误埋下了隐患.国内社会形势的变化是导致革命向建设转变不彻底的直接原因,世界两大阵营对抗的刺激是转变不彻底的外部条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罅漏是转变不彻底的理论根源,"革命"的思维方式是转变不彻底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78.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针对中国现代社会不同阶段创造性地开辟了三条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的革命斗争道路、中国特色的革命转变道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总结其中的根本经验,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相似文献   
79.
张著清 《探索》2004,2(3):100-103
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要的问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对它存在的形式和原因、起作用的范围和程度 ,进行准确的、如实的分析 ,形成正确的认识。近年来一些批判封建主义残余的文章 ,为服务于自己特定的命题 ,不但对封建主义残余在中国社会的存在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说理 ,甚至不惜歪曲建国以来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残余斗争的历史,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0.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二者之间不仅相互联系,而且有不少相似之处.当年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其合理性;如果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不是必经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非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简单重复.今天,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不会导致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