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加强无神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仲康 《实事求是》2006,191(4):52-55
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理论前提。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学习教育才能获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加强无神论教育。要消除对开展无神论教育的几种认识误区。从新疆的实际出发,加强无神论教育,一是要提出加强无神论教育重要性认识,二是要把无神论教育纳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的整体规划,各部门相互配合,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42.
日前偶然读到胡适的一则轶事,说他晚年与老友梅贻琦诀别时,看到梅的家属唱歌祈祷,勃然大怒,大声说:“这是愚蠢!”论者认为,“这与他少年时代铸塑成的无神论思想是前后一贯的,颠沛造次,不肯须臾忘却,老而弥坚,确实难能可贵。”这使我想起鲁迅对死的态度,他在去世前四十五天写过一篇以《死》为题的文章,明言“我是到底相信人死无鬼的”,自称是对于死的“随便党”,而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始终把死看成“自然的法则”,所谓“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和胡适两人后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甚至颇为对立,但是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这两位大师在漫长的岁月中,却始终坚持他们早年所倡导的科学精神,至死靡他。  相似文献   
43.
张锦智 《传承》2014,(11):138-139
天命观诞生于夏商时期,缘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面对苦难时的惶恐心理,与之相依而存的无神之天命观其实也是无神论者对天命的另一种认识。天命观对我国古代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人们的生活中依旧保存着该观念的影子。  相似文献   
44.
大力宣传无神论和切实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正确认识和对待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不仅有利于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宗教自由政策 ,对打击“邪教”和形形色色的非法宗教活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
先秦鬼神思想是中国古代鬼神崇拜的源头,研究这一课题对于人们认识先秦历史,宣传无神论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以时间为序,对先秦各时期的鬼神思想进行粗浅的论述,力求纵向探索、阐述先秦鬼神思想演变及原因,说明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它的对立面无神论也在萌芽及发展,为多角度地认识先秦历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赵秀丽 《党史文苑》2007,(10):26-28
李大钊宗教思想是立于唯物主义基石上的,他从物质经济变动的角度解释了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并指出善恶根源的不可解是宗教产生的一个原因.对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向往使李大钊对基督教有一定的好感并对基督教精神有所发挥.在彻底批判宗教的同时李大钊提出了科学的真理观,以真理取代宗教.因唯物主义贯穿于李大钊宗教思想的始终,使其宗教思想更具有彻底性和革命性.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宗教心理学的起源出发 ,阐明宗教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在对我国宗教心理学回顾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有关宗教心理问题研究落后的原因 ,论述了重视和发展我国宗教心理学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宗教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因此日益受到各方关注。我国宗教问题也频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加强对马克思宗教观研究,对改进我国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先简要介绍马克思宗教观如何在吸收前人的思想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践逐步发展成熟的历史过程,再依据马克思宗教观的基本观点、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从唯物史观角度出发探求马克思宗教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9.
论五四时期无神论与灵学鬼神思想斗争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18-1919年间,中国思想界开展了一场关于鬼神主问题的辩论,这场新旧势力间斗争也是我国古代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的斗争在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这场斗争维护了科学的尊严,推进了思想解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50.
自从有了对神的朦胧的概念,也就开始了人类对"神的存在与否"进行着的上千年的反思."有神"、"无神"的争论在传统的中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是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的范围,同时还着眼于"形神关系"、"宄天人之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