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74篇
中国共产党   127篇
中国政治   170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吴震 《新湘评论》2012,(13):50-53
欧阳予倩,原名立袁,号南杰,浏阳人。中国现代著名戏剧艺术家。其一生执著于对中国戏剧戏曲的改革进步,田汉曾称赞说"欧阳予倩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戏曲和现代话剧之间的一座典型的金桥"。家乡的无上荣光1889年5月1日欧阳予倩诞生于欧阳家坐落在浏阳城营盘巷的祖屋里。这个老屋建于清朝末年,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属庭院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  相似文献   
162.
明代,朝廷针对云南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历史特点,在云南有目的地进行了改土归流,当时的改土归流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对于不服从朝廷进行反叛的土司坚决进行改土归流,这是一种制度变革;在已经进行了改土归流的地区,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仍然保留部分级别较低的土官土目,这是不完全的改土归流,也属于制度变革;对于那些还具有强大政治力量的少数民族土司和不具备改土归流的地区,为了不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就不勉强推行改土归流;对于那些服从朝廷的调遣,并且与朝廷紧密合作的土司,朝廷则给予保留,暂时不进行改土归流。  相似文献   
163.
王元 《各界》2013,(12):60-64
少小磨难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叶向高之父叶朝荣正在外地当知府,倭寇大举来犯,怀孕的叶母林氏独身外出避难,在路旁厕所中生下叶向高,因此叶向高小名就叫“厕仔”。  相似文献   
164.
张程 《各界》2012,(10)
明太祖朱元璋是从底层拼杀出来的皇帝,很担心子孙后代忘记了创业的艰辛,生怕子孙后代变得骄奢淫逸,就琢磨着怎么让儿孙们牢记艰苦,定下来“忆苦思甜”的规矩来。具体作法就是规定御膳每餐都要上粗粮、苦菜,比如豆腐、  相似文献   
165.
《了凡四训》是明朝时期袁了凡先生将自己一生的亲身经历、改变命运的心路历程写出来,作为教育他儿子成长、为人处世、改变命运的宝典,并被后世广为传颂。历史上不少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都极力推崇。清朝的曾国藩把《了凡四训》列为其子侄第一本必读的书,近代的胡适先生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代表作,日本汉学家冈正笃先生则将《了凡四训》作为治国宝典推介给日本天皇及历任首相。  相似文献   
166.
沧桑金碧路     
金马碧鸡坊,是已经用昆明市市徽锁定了的昆明的象征;"金马钟秀、碧鸡呈祥",是世世代代昆明人最淳朴的向往。这两座相距约百米,以"金马"、"碧鸡"为名,各高12米、中宽6米,两边名宽4米,因日落月出曾同辉出现于晴空,而被称为"金碧交辉"奇景的金马碧鸡坊,曾经几毁几建历尽沧桑。它和这条明朝叫金马大街,清末称为敦义街、广聚街、广马街、新城铺,1937年1月  相似文献   
167.
刘喜涛 《求索》2014,(7):153-157
以明代中朝封贡关系为背景,考察明代君臣的天下观。明代东亚封贡体系以传统的正统观为前提,天下观念由“天下一统”的传统“单-世界”向“多个中心”转变;在封贡功用上,由原来的侧重政治礼仪向经济、军事、政治多元并重方向转变。具体表现为:朝鲜王朝在政治正统性上依托以明朝为主体的封贡体系;进而利用与明朝的关系确立其在周边国家中的“小中华”地位;同时借助明朝的军事保障其在封贡体系内的安全。通过对封贡体系运行的史实阐释,可知朝鲜极力维护与明朝封贡关系的原因,即明朝的传统汉文化圈的吸引力是朝鲜积极同明朝建立封贡关系的历史因素;以“小中华”自居的心理优越感是朝鲜维护封贡关系的重要因素;以追求朝鲜王朝自身利益及适应周边环境变化的需要是其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68.
当年明月 《各界》2014,(2):68-69
在明代官场,弹劾可谓家常便饭,比如你看某人不顺眼,可以弹劾;和某人有仇,可以弹劾;政治斗争需要,可以弹劾;闲来无事找点活儿下,也可以弹劾。弹劾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比如不讲个人卫生、衣服没穿对、腰带没系好甚至长相难看,总之只要想得到,就能弹得了。  相似文献   
169.
《政府法制》2014,(20):30-31
清朝末年,两江总督左宗棠的帐下,有一个姓武的下级军官,他性情憨直,作战勇敢,左宗棠举荐他任华亭令(今上海松江县) 但武某行伍出身,不通文墨,只认错了一字,就丢失了乌纱.  相似文献   
170.
赖晨 《政府法制》2014,(26):26-26
自从1363年陈友谅(1320-1363,湖北沔阳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汉政权建立者)被朱元璋杀死后,历代御用文人,或出于政治目的或因“成王败寇”的惯性思维,神化朱元璋,对陈友谅则进行妖魔化、小丑化,用放大镜看他的缺点,用近视眼看他的优点和贡献,就连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也基本如此表述.陈友谅成为暴君、恶棍的代名词.而清朝秀才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记载了陈友谅面试宋濂(1310-1381,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苛”)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陈友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