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胡恒 《党政论坛》2012,(4):58-58
1402年,一直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费尽心机,终于夺取了自己侄儿建文帝的天下,当上了大明王朝第三个皇帝。据说,当朱棣的军队攻破都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时,建文帝在火海中下落不明。朱棣从此留下了一块心病,总是担心建文帝会从某个地方冒出来。  相似文献   
72.
明朝万历初年,新任首辅张居正掀起了一场政治、经济、军事等较全面的新政改革,使暮气已重的明王朝统治竟一度出现中兴景象。  相似文献   
73.
中国历史上的名相有很多,有功过昭著的秦王朝名相李斯,有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的初唐名相房玄龄,有千古诤臣的大唐名相魏征,更有治世有方的明王朝名相张居正,等等,这些名相都有过人的本领,但能称上“千古名相”的却只有诸葛亮。  相似文献   
74.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马踏幽燕、定鼎京城”.领导起义军摧毁了腐朽的明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农民起义政权“大顺朝”。但是山海关一战,李白成败给了吴三桂和清军联军,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后败亡。在毛泽东的心中.李自成是一个英雄人物,更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着他成长.照着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75.
《七录斋》的故事,一直是激励人们认真读书攀登知识高峰的动力。《明史稿》载:"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乃尔’,曰:‘聊用强记,何留心目为!’用是,右手握管外,指掌咸成茧,数日辄割去,日汤数次,其勤学若是。后名读书之斋日七录,以此也"。七录斋是明朝复社领袖、文学家、史学家张溥苦读的书斋。张溥生长于明末风雨飘摇年代,他以年轻人的抱负欲联合全国士子改变"世道人心",改变衰落文风,改变行将覆灭的明王朝。张溥是个失败的政治家,但是个著名的学者,留下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和史学著作,闪耀着东方艺术的光芒。复社是标准的文人组织,成员遍及全国,是将各地文社合而为一的群众组织。明神宗后期,宦官魏忠贤专权,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崇祯初,张溥选贡入京,目击丑类猖狂,慨然结纳文社,称燕台十子社。组织燕台社动机,欲反抗污蚀政治,与他早先建立的江南创应社南北联合,一面益力治学,一面联络四方士子。在这时  相似文献   
76.
谌旭彬 《各界》2011,(10):49-52
1624年明帝凼最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东林党领袖杨涟上疏弹劾大太监魏忠贤24项大罪。许多年以后,人们将这一年当做魏四甚至整个宦官集团掌握明王朝政局的起始,但很少有人反思:  相似文献   
77.
朱由校(1605~1627),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1620—1627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母为恭妃王氏。他是在朝中正直派大臣的拥护下登基继位的,所以曾重用东林党人,也革除了一些前朝弊政;可他又实在离不开邪恶的客氏魏氏,以至让他们横行内宫外朝,把整个国家搞得乌烟瘴气。他喜好玩乐,尤好木工,本可以做一个不错的木匠,谁知却坐在了龙椅之上,遂抡锛弄斧,把个大明元气戕毁殆尽,促使它迅速走上了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78.
明朝初年 ,国家虽然基本统一 ,但是天下动荡 ,明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值此乱世 ,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得不“惩元纵驰之后 ,刑用重典”① 。不过朱元璋治平乱世并非单纯依靠重刑主义 ,在他施政治国的过程中还注重加强对犯罪的预防。可以说 ,重刑主义思想与预防犯罪的思想相互为用 ,是朱元璋惩奸用刑思想的两翼。本文侧其一翼 ,试从朱元璋“明礼导民”、“以法为教”、“明刑辅教”这三个方面对他预防犯罪的思想加以探讨。一 明礼导民———用儒家纲常名教、礼仪规范教化、约束臣民我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承担与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79.
黄艾禾 《法制博览》2008,(19):32-34
1644年的中国,正是明清交替。历史舞台上有三位主角:明朝皇帝朱由检、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或许还应加上一位,明朝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其实,还有一位主角一直为人们忽略:小小老鼠。  相似文献   
80.
<正> 明代法律较之前代的一大发展,是在编篡形式上采用了律例体例。终明一代,自洪武至崇祯,各朝沿相编例,从未中断。其中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的刑事条例,前期以《律诰》为代表,中后期以弘治、嘉靖,万历三朝所颁《问刑条例》称著。研究明代立法,舍例难以求其真,而研究明代中后期法律,首先应弄清《问刑条例》。《问刑条例》与律并行,前后达一百四十余年之久。它不仅是明中后期最重要的立法,而且对清代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