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230篇
中国共产党   186篇
中国政治   289篇
政治理论   76篇
综合类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日前,人社部、中央编办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县以上普遍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等办事机构,并明确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公共服务属性,受到劳动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2.
信息动态     
《中国工运》2012,(5):61-64
黑龙江省总工会筹措奖励经费推进"两个普遍"工作再上新台阶近日,该省总工会召开会议,表彰全省"两个普遍"工作达标单位和县级工会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筹措下拨奖励经费1185万元,  相似文献   
33.
心灵四季     
<正>四季,即春夏秋冬,是世界的节奏,也是生活的节奏。风花雪月作为四季的象征,在心无挂碍的前提之下,便成为人间最美好的景色。在今天的演讲中,我想以四季作为道具,来呈现古代中国哲学中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这四种和而不同的心灵。  相似文献   
34.
马克思认为普遍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普遍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爆发的特征;普遍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加速器是信用制度的发展。这些重要论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仍然有着重大意义,不仅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性,对研究未来社会经济形式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界主要存在两种思考正义的维度:普遍主义(universalism)与语境主义(contextualism).前者认为可以确定适用于所有情境的基本正义原则,这种基本正义原则与所要分配的资源类型或社会制度类型无涉;后者则主张正义原则是具体情境化的而不是超越情境恒定不变的,情境与原则是始终依存的,并且特定情境下的原则是独立存在的,并非某种恒定的基本原则的派生物.沃尔泽(Walzer)的正义理论是思考正义的语境之维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6.
国之有礼,个人就有制度规范;国之有义,社会就有公平正义;国之有廉,世间就有浩然正气;国之有耻,主体就有勇猛精进"国有四维"论最初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来的,他在《牧民第一》中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到了宋朝,欧阳修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7.
刘兴成 《法人》2013,(1):82-83
普遍贫穷的农民变为中产阶级,好象是个天方夜谭。其实有简单的方法实现这个目标——将土地所有权还给农民,中国的多数农民就会变成中产阶级,中国也将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经济转型亦指日可待稳增长、调结构、管通胀是中国经济的平衡三角。现阶段,稳增长和管通胀是互相冲突的。多发货币,政府加大投资,就能实现增长,但会进一步吹大房地产泡沫,引发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慢。调结构是中国经济三角的核心,只有在调结构上突破,才能兼顾增长和通胀。  相似文献   
38.
近些年来,为了拓展公民行动的范围和领域、深化民主的程度,民主研究发生了审议转向。审议民主欲将公民的"普遍同意"视为民主实践的正当性基础,并试图通过公共论证的途径来寻求公民的"普遍同意"。然而,随着公民个人权利的不断成长和丰富,有必要将民主实践的正当性基础置于公民的"普遍满意"之上。对承担着治理职能,扮演着治理角色的民主实践来说,寻求令公民感到"普遍满意"的方案比规划令公民感到"普遍同意"的公共论证更根本。  相似文献   
39.
40.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系统阐述了公正的本质、原理、分类,特别是分配公正的准则和实现途径等基本问题,达到了古希腊公正思想的巅峰。亚里士多德将公正分为普遍公正和特殊公正,前者着眼于社会成员与全社会的关系,要求人的行为合乎法律(含道德法典),故称法律公正;后者着眼于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包括分配公正和矫正公正,其核心是分配公正。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中道原理,将公正定义为介乎两种过恶之间的中道。他认为自然公正引导法律公正,也是最佳城邦所追求的公正;自然公正、法律公正和衡平法共同支撑着城邦公正。他将分配公正的"完整思想"表述为"对同等者平等,对不同者不平等",即"让各人得其应得",由此引出"比例平等""算术公正""几何公正"等重要概念。他所主张的贵族民主政治的公正,要求公民轮流管理,即轮流地统治与被统治。为此,他特别重视对公民的公正美德教育,因而强调公正教育必须包含权利和义务两方面的道德教育。亚里士多德的公正思想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影响,也为当代社会的公正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