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24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王莹 《江淮法治》2011,(17):1-1
价格听证的本意是听取各利益群体的意见,它是一种表达机制而非表决机制.无权按照“多数决”规则决定最终定价。然而在现实中,价格听证会却常常被误读成价格“表决会”,听证参加人则被误解成拥有定价表决权,“民意”将由多数意见天然代表,并最终定夺定价方案的命运。  相似文献   
32.
成为钉子户,而且“最牛”,重庆公民吴苹最近因此被媒体“爆炒”。在城市商业开发中,吴女士的一幢二层民宅两年多来未能与开发商达成拆迁协议,已被断水断电,并在深坑包围中成为“孤岛”,近日又被法院下了最后通牒:须在规定之日前搬迁,否则强制拆除。双方在作最后僵持,社会各界纷纷拭目待决。  相似文献   
33.
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思想与我国古代官本、民本思想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必须要摒弃官本意识,强化民本理念,构建人本社会。  相似文献   
34.
西谚有云:大学是社会的良心:也就是说,大学,应该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维护者,引导社会向良善的方向发展。如果拿这个标准要求今天中国的大学,是有些奢侈了。但消极一点儿来说,要求一所大学不要做有违社会公俗良序的事情,也就是说,大学不要做公共价值的破坏者,应该不过分吧。  相似文献   
35.
《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作为盗窃罪的一种犯罪类型,纳入盗窃罪的罪状中,同时未对“数额较大”或者“多次作案”等侵财型犯罪中不可或少的定罪限制条件予以设置,深刻表明了立法者相较于一般盗窃,对“入户盗窃”予以严厉打击的态度.同时,我国实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认定过程中,“入户”过程也应当从严把握.近年来,各地已经办理了多起入户盗窃案件,但对在久未有人居住的房屋内行窃是否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各地司法机关存在分歧,加之目前又没有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导致执法不统一.本文结合本院办理的一起在久未居住房内行窃案件,针对现实法律问题,通过分析“入户盗窃”之“户”及立法本意,为解决司法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汪瑶 《政府法制》2012,(6):29-29
“官人”本意是为官之人,一般是对为官之人的尊称。如《苟子》一书中有“官人益秩,庶人益禄”的说法。《旧唐书高祖本纪》有“官人、百姓,赐爵一级”,显然“官人”是区别于普通百姓的官僚阶层。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四《官人》认为:“是唐时有官长,方得称官人也。”  相似文献   
37.
辛鸣 《学习月刊》2010,(3):14-15
近一段时间以来.南京市“公推直选”的探索进入了社会公众的视野.并且得到了来自于各个方面的认可与好评。盛赞此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重大进步。中国共产党历来对实行党内民主有足够的自觉,中国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也有相当的期待,中国共产党的很多基层组织也进行过各种类型的党内民主试验.为什么南京的“公推直选”在这个时候能脱颖而出呢?答案可以说很简单,制度创新的成功。  相似文献   
38.
贺伟 《世纪风采》2010,(9):26-28
2003年6月,千古名山庐山增添了一处人文景点——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与夫人唐篑的墓茔,墓茔位于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内,建墓的山现已被命名为“景寅山”。  相似文献   
39.
孙欣 《法律与生活》2009,(11):20-21
森豪公寓案子落幕之际,该项目的法定代表人邹庆也等来了自己的结果。 2009年4月2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邹庆犯信用证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邹庆没有提出上诉。从而使得他成为首个因为虚假按揭贷款而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开发商。  相似文献   
40.
##正##报载某县领导每率领群众完成一件工程,即立碑以记,并亲拟碑文,余长我短,明记公事,暗留私名。一时群言纷纷,石碑虽起,口碑却降。由是想到碑的本意,诚略为一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