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80篇
各国政治   73篇
工人农民   69篇
世界政治   19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4篇
法律   1059篇
中国共产党   2475篇
中国政治   2796篇
政治理论   1250篇
综合类   182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601篇
  2013年   613篇
  2012年   725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737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750篇
  2007年   656篇
  2006年   592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黎四奇 《河北法学》2007,25(4):51-55
法律理论演进的历史表明,文人相攻的天性及对自我理论的偏爱决定了法学理论之间的相互搏杀.虽然这种理论的对垒确实促进了人们对法律真知认识深度的深化,但是这种理论阵地上的排斥异己现象却非一种正确的法学真理探求观,因为复杂的社会决定了任何法律的命题并不能提供法律全部的图像.与此同理,中国的法治理论观不应是一种搏杀观,而应是一种博采众长的兼收并蓄观.  相似文献   
42.
公共行政学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新公共行政范式与新公共管理范式相互分立、新公共行政范式与新公共管理范式相互融合三个阶段,呈现出“合——分——合”的态势。而公平效率观也相应地从单纯的效率至上,分裂为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从公平角度出发寻求公平效率的统一和新公共管理的从效率角度出发寻求公平效率的统一,而最终两种分裂的公平效率观又在新的实践和理论上相互借鉴和整合,走向融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43.
宪法理解与宪政的建立和巩固——一种宪政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之维系和宪政之建立与巩固,有赖于对宪法的复合式理解。宪法的内容构成、属性、层次以及宪政之建立与巩固过程,都是多元化的。宪政经济学视野下的契约宪法观、协作装置宪法观、惯例宪法观与自发生成的制度宪法观都把宪法简单化与单一化。要建立和巩固一个宪政体制,宪法的制定必须与某一共同体的惯例保持一致,同时,宪法必须具备稳定性、有效性、效率性。  相似文献   
44.
自古以来中国与西方就一直存在着人治与法治之争。在理论上,古往今来的既有提倡人治的,又有提倡法治的,还有主张二者相结合的,这场论战直到现在也未形成定论;在实践上,在中西方都是实施人治的历史悠而久,实施法治的历史、法治的推行困难重重。目前的情况也只能说明人治与法治并存,并没有谁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可以认为,相比人治或者法治,将人治和法治相结合似乎更为可行和合理。在当今的中国,我们要真正实现理想社会的目标,应当构建起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和历史传统的治理模式———"以法治为本,重视德治,兼顾人治"———在努力实现以法治为治国之本的前提下,在充分发挥人的治国作用的同时,以法治和德治共同制约人治,以达到三者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45.
邓小平和江泽民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深刻总结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 ,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民范畴作出了新分析 ,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主体性的实现进行了新探索 ,还进一步丰富深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民观。  相似文献   
46.
吴坚 《今日浙江》2007,(18):56-57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省宣传文化系统负责人读书会上,文化创新,成为与会的宣传部长每谈必及的重要话题.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指出,文化的发展本质上是创新的过程,创新也应该成为文化丰富和发展的常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手段、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7.
《兵团党校学报》2005,(2):60-60
知名国情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提出,中国改革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等五方面达到社会共识的改革观。需要以人为本的改革。改革不是以物为本,特别不是GDP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就中国而言,改革应有助于十三亿人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提高发展能力、分享发展成果,改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使十三亿人口得到全面发展,既是改革的出发点,又是改革的归宿点。  相似文献   
48.
李洪铁 《前沿》2007,46(7):9-11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里,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选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是邓小平的历史选择观,邓小平的历史选择观不仅和马克思主义历史选择论是一脉相承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为此,我们就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选择论作进一步的研究,对邓小平的历史选择观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出历史选择的可能性和限度,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9.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小康社会也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2000年,我国顺利进入了小康社会,但这还只是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党中央在十六大适时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将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体现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相似文献   
50.
近几年,报纸同仁,尤其是从事党报周末版工作的同志都非常关心周末版的命运,关心它的未来走势。因为,较之于正刊它是报纸的新生代,也因为它总是遇到新问题、遭遇新挑战。早几年,南京《周末》的同志曾发出“成也周末,败也周末”的警告,这的确使报纸同仁吃惊不小,从事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