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8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牛崇辉 《党史文汇》2012,(10):51-54
贺昌是我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1930年2月至1931年1月,他先后担任中共顺直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领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近一年,重建和发展了党的组织,使革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同时,由于当时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统治全党,贺昌在北方地区贯彻"立三路线",给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和革命事业带来了较大损失,教训极其惨痛。从贺昌领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的历史环境与条件来客观分析和认识贺昌的功过是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22.
“十万工农下吉安”这一战争场景,是毛泽东、朱德在党内严重斗争的大背景下,联手执导的一出悲壮激昂、大气磅礴的战争活剧。朱毛转战攻吉安1930年8月,李立三主持的中共中央为达到“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战略目标,强令朱毛领导的红一军团先行攻取长沙。因长沙城坚,敌众,准备充分,而朱毛红军盛暑远征、孤军深入,还因耗时过久、战机尽失,不仅未能攻入长沙,反而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3.
1930年8月中旬,瞿秋白受共产国际之命,由苏联回国主持六届三中全会,解决李立三的问题,可是,次年1月,在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米夫的扶植下,夺得中共帅旗,成为最大的赢家,而瞿秋白则蒙冤受屈,倍受打击,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他在其绝命之作《多余的话》中写道:“这期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可是这半年对于我几乎比五十年还长!”这短暂而又漫长的日子,是瞿秋白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光。  相似文献   
24.
杨飞 《传承》2010,(31):7-9
<正>作为中共党史上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周恩来与李立三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情谊:中共"六大"后,受共产国际影响,思想"左"倾的李立三曾与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的周恩来产生矛盾;待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给党造成惨重损失后,又是周恩来不计前嫌予以纠正补救;及至最后,李立三被共产国际调至苏联"学习",于"肃反"中被关进监狱,也还是周恩来施以援手才得以出狱。  相似文献   
25.
艾君 《工会博览》2010,(17):23-25
1921年秋,萧明因参加进占法国里昂大学的斗争,被强行遣返回国后,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呢? 读书掩护传播马列 工农运动冲锋陷阵 1921年深秋,萧明与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104名留法勤工俭学生乘坐法国邮轮"宝勒加"号到达了香港。几经周折,当他回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北风呼啸的冬季。  相似文献   
26.
<正>中国工会"六大"之后,1949年8月,全总召开工会工作会议,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工会方针。毛泽东明确指出: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我们要吸收一切雇佣劳动者,包括进步的、中间的、落后的、参加过国民党和一贯道的,都让其入会,除了少数反动分子。刘少奇指出: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是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但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是工人阶级的全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教师、工程师、新闻记者都是工人阶级的一个阶层。  相似文献   
27.
李立三庐山忆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伟 《党史文苑》2010,(1):14-18
在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8幅浮雕中,就有一幅浮雕——南昌起义,与李立三有密切关系。李立三不仅是安源大罢工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也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南昌起义就是李立三与瞿秋白、张太雷等人在庐山具体策划布署的。从1927年7月初上庐山到1965年8月四上庐山,李立三和庐山结下了极深的情缘。  相似文献   
28.
李立三、刘少奇的工会思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明 《工会博览》2004,(2):47-49
李立三从六次劳大开始,重新担任工运领导工作。在党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工运总方针指导下,在建国前后工运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工运思想理论,发挥和发展了六次劳大的新民主主义工运总方针。  相似文献   
29.
《罗坊会议决议》对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和争取江西一省首先胜利的前途作出正确而乐观的估量,这与李立三左倾错误的激进主张有根本区别;对于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的矛盾与其反共联盟的必然性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在战略上作出了正确的部署。《罗坊会议决议》否定单纯轻装袭击的游击路线,重申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和根据地思想,这与10月30日罗坊紧急会议提出的诱敌深入作战方针原则,都是红军由游击战向正规战实行战略转变的重要标志。《罗坊会议决议》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左倾错误的偏向,在反富农和反AB团问题上作出了错误的决定。  相似文献   
30.
很多人都是从党史课本中知道李立三和“立三路线”的。“文革”期间,李立三更被称为“十次路线斗争的反动代表之一”。直到1980年中央为他平反昭雪后,人们才对这位我党的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有了较多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