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核心是争取和局。对时局比较清醒客观的认识,是他和局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其和局思想本身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但他的这一思想客观上却存在很大的局限,并直接导致了中法战争中国的不败而败。虽然如此,仍要客观地评价李鸿章,不能一味指责其“卖国”。  相似文献   
72.
19世纪后半期,是中华民族灾难日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就是被动的西方外交,而中国的外交离不开晚清重臣李鸿章.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家世、早年思想文化教育、仕途及其所处时代来探析他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73.
唱“国歌” 李鸿章的家乡安徽合肥是倒七戏流行中心。庐剧原来叫倒七戏,有近200年的历史,李鸿章自幼爱听并能哼唱几句。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他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出访俄、德、比、法、英、美、加等国。在德国参加德皇威廉二世的欢庆大典时,德皇要求各国使  相似文献   
74.
三更罗 《小康》2005,(9):70-71
据美国《纽约时报》资料记载:美国当地时间1896年8月28日,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乘“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纽约,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李在美国受到了总统克利夫兰的接见,并和美国一些要员及群众见面,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礼遇”。9月2日上午9时许,李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该报记者的访问。本文是根据1896年9月3日《纽约时报》对这次报道的英文资料整理。  相似文献   
75.
不学无术     
张献生 《民主》2005,(12):41-42
即使不乏想像力,能够把霍光、寇准、李鸿 章这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与不学无术 联系起来,恐怕是为数不多的。 什么叫不学无术?《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而霍光于公元前八十 七年受汉武帝遗命以大将军身份辅助8岁的 昭帝,事昭帝十三年,昭帝无后,霍光迎昌邑王 刘贺继位,因其昏乱,不出一月被废,另迎武帝 曾孙刘询登极,几十年位极人臣,威震海内,传 统史家把他比作伊尹、周公。寇准是宋真宗的 “平章事”,在著名的澶州之役中发挥了决定性 作用,当宋真宗询问宰相王旦谁做宰相最好 时,王旦毫不迟疑地推荐寇准。李鸿章以一词 臣,总握兵戎,参预机要,宰制畿辅,垂三十年 之久,死后复封候爵,追赠太傅。这样的人物, 这样的作为,怎么能是不学无术呢?  相似文献   
76.
《北京观察》2006,(11):20-23
孙中山在其40年革命生涯中3次莅临北京。1894年春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的主张,遭拒后首莅北京,窥视清廷,坚定了他推翻帝制的决心。1912年8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为宣传民生,调和南北感情,再次莅京。  相似文献   
77.
何慧慧 《党课》2012,(12):117-117
1879年,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设宴,款待卸任的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席间,李鸿章注意到格兰特随身携带着一根名贵手杖,那手杖通体雕刻暗纹,装饰富贵华丽。李鸿章禁不住提出了观赏的请求,他将手杖拿在手中久久不肯放下。  相似文献   
78.
曾国藩弱冠之年,给自己改号为"涤生",以求改过自新。十年过后,他从苦读的考生变成了入直的翰林,可是反躬自省,发现身上毛病不但涤除未尽,反而越来越多。于是痛下决心,勇猛改过。贪睡恋床,不能黎明即起,他就骂自己"一无所为,可耻";喜欢吟诗作赋,寻章摘句,而没有把精力用于经史等有用之学,他认为症  相似文献   
79.
《法制博览》2009,(17):78-78
看了8期《名家讲坛》上雷颐先生写的文章——《李鸿章与阿思本舰队》,不觉得已经义愤填膺:本来嘛,英国说好要卖给中国清政府军舰,大清国咬咬牙也花了白银65万两。按说,我出钱买你军舰,你拿钱帮我的忙,事情到这儿也就完了。但英国人李泰国后来找到一个名叫阿思本的英国军官另签订了一份合同。正是这样一份合同让大清朝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80.
中日甲午黄海大战北洋水师的失利,是偶然还是必然?以往一些文章的论点大都以"必然"以蔽之。我印象颇深的是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最后一个镜头是以李鸿章的泣叹为结尾:"究竟败在谁的手里?"这声长叹提出一个发人深醒的问题。这句话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