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宋词 《海内与海外》2011,(12):49-51
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的剧目中,三国戏、水浒戏最多,其次是杨家将的戏。杨家将虽见于正史,戏曲舞台上演的故事多为民间传说,饱受战乱之苦灾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对民族英雄特别热爱,杨家将的故事通过戏曲、曲艺的传播家喻户晓,没有文化的农民看戏听书受到爱国主义的教化,又不断丰富、创造着杨家将的故事,杨家将的戏扎根民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  相似文献   
12.
THE patriotic deeds ofvalor by the Yang fam-ily of the Northern SongDynasty (960-1127) arerecorded in China's his-tory, distilled in its folklore and refinedin Peking Opera.Having been celebrated by story-tell-ers, writers and dramatists throughoutthe centuries, the Yang family's acts ofself-sacrificing heroism, as performed inthe folk opera The Western Expeditionof 12 Widows and the Peking Opera TheWomen Generals of the Yang Family.are unashamedly hyperbolic. Numerousother plays about…  相似文献   
13.
张志君 《法制博览》2009,(15):19-19
许多传说非常美丽,比如有关杨门女将的一切,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大家的兴趣,以至于我们对这段历史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4.
在民间以及一些演义和戏剧中,关于北宋杨家将的故事很多。杨家将满门忠良,在与辽邦的屡次交战中,老令公杨业(又称杨继业)以及他的四个儿子相继阵亡,三个儿子失踪,幸存下来的杨延昭同母亲、嫂子们仍旧坚持保宋抗辽。而与杨家将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奸臣潘仁美(又称潘美、潘洪),他不但私通辽主,设计陷害宋太宗,还对杨家将大肆残害。  相似文献   
15.
说起《杨家将》里的佘太君。可谓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北京也有一位“佘太君”,她就是密云县的邓玉芬。虽然邓玉芬只是一名最普通不过的农村妇女,却和余太君一样,为了保卫家国,无私地献出了7位亲人。  相似文献   
16.
安全第三 《各界》2013,(5):54-57
寇准(961~1023),字平仲,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三次担任宰相,对老赵家贡献很大。小时候听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我就很喜欢里面口音很怪的“寇老西儿”。寇准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寇相在后晋时中过进士,学问很好。少年时的寇准聪明好学,七岁时随父登华1Ij就写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父母都是1933年出生的,今年已81岁。父亲9岁成了孤儿,八路军收养了他,所以父亲是在部队里长大的。母亲因家境贫寒,7岁的时候被我的姥姥送给了别人。可以说,我的父母平生很少感悟过父母的爱,但他们却懂得人间父爱母爱的珍贵,他们把  相似文献   
18.
杨家将”的故事在华夏大地可谓家喻户晓。北宋年间,我国北方形成宋辽对峙局面,今大清河、海河一线成为“界河”。为抵御辽兵,北宋以杨延昭(名瑕,人称杨六郎)为巡检使,坐镇距今天津不远的河北省高阳县境内的高阳关。而今日天津静海一带,则是当时的抗辽前沿。  相似文献   
19.
梁兴民  王焯 《党史纵横》2009,(10):50-53
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被免去了国防部长的职务。这对于像他这样有着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罢官之后。彭德怀曾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具体谈了他今后的打算:“准备读点马列主义的书,作些社会调查,自食其力地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也就在这一年,彭德怀举家落户到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传说《杨家将》中的杨六郎在北征辽国时,曾在这里解甲休息过。所以这个地方从此得名“挂甲屯”。  相似文献   
20.
孙大光 《侨园》2014,(6):20-21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忠烈杨家将"的故事、评书和传说真可谓不计其数,浩如烟海,流传千年,妇孺皆知。尤其杨家将为保卫国家出死入生,视死如归的忠君形象,更是人们引以自豪和学习的榜样。现今,如果能亲眼见到有关杨家将的史料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恰好,最近记者就有幸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