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50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77篇
工人农民   228篇
世界政治   45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4篇
法律   8320篇
中国共产党   2756篇
中国政治   4865篇
政治理论   801篇
综合类   3079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664篇
  2014年   1779篇
  2013年   1630篇
  2012年   1806篇
  2011年   1729篇
  2010年   1496篇
  2009年   1463篇
  2008年   1637篇
  2007年   998篇
  2006年   998篇
  2005年   812篇
  2004年   827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596篇
  2001年   455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我国刑法第114条规定拟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鉴于该罪在立法上并无明确的构成要件,因此,有必要时该罪的构成特征及司法认定进行分析探讨,以有助于司法机关正确运用本罪。  相似文献   
272.
王娜 《法人》2005,(5):66-69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曾说,在所有知识产权案件中,侵犯 商业秘密最复杂,是一个“百慕大三角”。而发生山东省五莲县、莒南县两 地的这样一起案件的审理也注定“命运多舛”  相似文献   
273.
现行《刑法》第237条第1款关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规定,在罪名设置及主观要件上存在缺陷。为贯彻科学立法精神,借鉴国外立法例,建议取消强制侮辱妇女罪罪名和刺激或满足性欲的内心倾向的主观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274.
社会对见危不救行为是否定的.对其价值判断的这种一致性,使得对其犯罪化不只是可能,而且是必要的.对见危不救行为动用刑罚加以调整,使人们自愿承担救人于危难间的义务,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我国刑法中应增加"见危不救罪",但要有严格的范围限制.  相似文献   
275.
本文对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规定的国有公司、企业及其中董事、经理的范围和同类营业的内涵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明确本罪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276.
高质量的公共政策是政府、科研机构及普通百姓的共同愿望,而弄清楚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主要因素乃是制定高质量公共政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77.
<正> 美国的法律教育在世界上颇负盛名。令人奇怪的是,美国没有教育部来领导法学院,而是由美国律师协会来担当此任。这组织是怎样领导法学院呢?简言之,以"法"治法学院。美国律师协会制定了一个《法学院合格标准章程》,就是用这个章程来管理法学院。  相似文献   
278.
<正> 美国于1984年制定的《综合控制犯罪法》,在标傍加强控制美国犯罪和维护法律秩序的共和党人里根总统再次当选后署名生效。据说该法律受剑"具有历史意义"和"有广泛意义"等最高的赞赏。《综合控制犯罪法》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有三:第一,规定犯罪相应等级的量刑标准与废除假释制度。法官负有根据把罪的严重程度,基于该法所规定的相应等级的量刑标准,宣判刑期的义务。如果脱离该标准宣判刑期,法官必须以书面方式说明理由,另一方面,对于上述量刑,允许检察官与被告人上诉。  相似文献   
279.
<正> 1984年,美国马里兰州青年特姆伯尔因犯有强奸杀人罪被判处死刑。他在绑架强奸一名妇女后,用棒球棒将其打死,并割开其喉咙。作案时,特姆伯尔差四个月不满十八周岁,他依据宪法修正案第八条提出上诉,认为对一个未成年人适用死刑,构成了"残  相似文献   
280.
刑事责任概念的空洞使其连接犯罪与法律后果的桥梁作用呈现虚置化状态,无法实现出罪之功能。程序出罪将有罪归于无罪,其实体法依据即为刑事责任的排除。刑事责任独立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责任阶层,其考察对象为情节综合体,应确立实质、动态、反向的刑事责任观。刑事责任出罪的理念基础在于预防刑对责任刑的调节和需罚性的丧失,具有坚守犯罪构成的“质”性判断、聚合实体要素并以责任分配和责任消弭模式考察归责分配的意义。应建构层次性的刑事责任出罪路径,以不起诉制度的类型优化和范围拓展重塑裁量出罪体系,完善司法解释出罪规范以实现特定情形的程序出罪,加强个案裁判的实质审查以畅通疑难案件出罪渠道,由此实现立法入罪与司法出罪的有机统一,助力实现中国式犯罪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