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8篇
世界政治   13篇
法律   71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丛莲 《江淮法治》2011,(22):21-21
广州白云警方向媒体通报:11月4日下午.白云区太和镇龙归地区某鞋厂发生一宗劳资纠纷事件.个别员工因被老板拖欠工资,堵塞广花路竹仔园路段,一度造成交通拥挤。白云警方接报后赶赴现场处置.并迅速平息事态。经过调查取证,白云警方依法对蒙某等5名为首人员处以行政拘留处罚。(11月6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22.
首先必须明确欠薪的概念。欠薪一般称为“拖欠工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解释。如果单纯地从劳动合同的债权债务关系上来定义欠薪,主要是指因经营者逃遁、企业经营不善、破产等原因使用人单位无法支付到期应支付的劳动报酬。上述定义仅考虑到用人单位或经营者的因素,对于劳动报酬是否与劳动者的劳动相对应等因素未予以考虑,从而可能出现一些用人单位通过变相压低劳动者的工资的方式逃避对工人劳动报酬的欠债,从中谋取高额利润,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基于此,从单方面定义欠薪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及劳资关系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多方面对欠薪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23.
香港雇主清盘或破产时的雇员权利保障机制设计十分精良。在香港破产机制中,《破产条例》(香港法令第6章)和《公司(清盘及杂项条文)条例》(香港法令第32章)作为基本的法律框架,以优先权的方式保障雇员权利。香港公司清盘或个人破产时的雇员权利,更多仰赖于破产欠薪保障基金而保障。香港《破产条例》和《公司条例》中的雇员优先权的制度设计及香港破产欠薪保障基金制度设计,对于中国构建破产欠薪保障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张伟 《新疆人大》2013,(9):15-16
近日,五家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由部分人大代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司法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市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市建筑市场劳务用丁人员的欠薪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25.
跨年追薪     
《法制与经济》2009,(3):38-39
辛苦一年,安徽农民工却有家难回; 巨额欠薪,装修老板为何如此冷酷; 跨年执行,能否圆农民工一个春节回家梦?  相似文献   
26.
你所说的情况目前在农民工欠薪事件中比较常见,同时解决起来也比较棘手。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司法途径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太高,致使小额欠薪即便最后能追到手,也往往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27.
恶意欠薪入罪与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工资被拖欠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特别对于恶意欠薪入罪与否的讨论很热烈,本文就此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入罪与否的原因,并对恶意欠薪现象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8.
陈文辉 《新东方》2008,(12):46-47
一、农民工工资拖欠现状拖欠 农民工工资是最近几年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一个话题,在建筑行业这一现象非常普遍。每逢年关临近,全国各级政府采取许多办法为农民工讨要工资,然而拖欠事件却依然在发生,此起彼伏,沸沸扬扬。据资料显示,建筑行业欠薪超过50%,从事建筑行业的民工占8000多万进城农民工的1/3,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9.
张留禄 《前沿》2011,(2):86-89,93
近年来,我国企业拖欠、克扣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现象时有发生,侵害了职工合法权益,影响了职工的正常生活,甚至还影响到了社会稳定与团结。本文通过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上海现行欠薪保障体系的比较、了解,找出差距,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探索可行的劳动监察和劳动保护方案政策,为今后进一步贯彻实施相关政策以及对欠薪保障进行立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
恶意欠薪入罪正当性的争论没有否定刑法介入在处理极端事件中的突出作用,但刑法对恶意欠薪的规制作用是有限的,有必要对介入范围做出限定。杜绝恶意欠薪现象和对劳动者的薪酬权利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济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刑法的介入只能在第一个层面上解决部分问题,不能因刑法的介入忽视对民事行政制度的完善。欠薪问题的整治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