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97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梁启超的文化过渡观是他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他的文化过渡观上可以窥见他对待民族文化上的立场与观点,而分析梁启超的文化过渡观可以从文化过渡的基础、文化过渡的本质和文化过渡的步骤上入手。  相似文献   
182.
何永红 《现代法学》2005,27(6):187-193
民主主义的演变史夹杂着立宪主义的批评声,批评的焦点指向民主主义的极端化倾向———将人民主权绝对化和神圣化的观念。民主主义两个流脉中贯穿着与立宪主义的对立和妥协,其根源在于洛克和卢梭两个思想原点蕴含着不同的价值选择;立宪主义力图克服民主主义的内在缺陷,对其进行价值补正和观念破解。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和启示是民主主义必须融合立宪主义价值;民主主义的人权和自由之理想唯在立宪主义的牵制和平衡下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3.
论东亚的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拉德布鲁赫的法哲学思想是新康德主义法学的最高成就,曾对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社会的民主和法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在考察日本、韩国和我国学者对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提出研究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思想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4.
宪政主义     
从联邦宪法的制订开始,美国政治思想和社会倾向一直分为两大派:民主主义和自由宪政主义。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学术交锋,整个美国历史都贯穿着这两大派别的竞争与妥协。一开始以杰弗逊为代表的民主主义和卢梭一脉相承,主张人民及其选出的议会代表——或更准确地说,他们中的多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以麦迪逊(尽管他后来在政治上曾和杰弗逊站在一边)为代表的宪政主义则继承了洛克与孟德斯鸠的自由主义,更为注重保障个人——尤其民主社会中的少教人——的基本权利,并要求对政府权力加以种种限制以达到某种平衡。如果前者更重视在传统意义上的普通法律的最高效力(杰弗逊甚至认为宪法也应该和普通的法律一样,每二、三十年“再来一次”),后者则更倾向于认为任何政府行为——包括立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某些更高的道德规范之约束.不论它们是不成文的“自然法”或基本的民族思维习惯,还是成文宪法所体现的某些因司法解释而变得相当确定的基本原则。马歇尔大法官为司法审查所建立的里程碑——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①为美国模式的宪政主义奠定了基础,并正如杰弗逊主义者所要反对的,它把控制宪法意义的最高权力交给了经常不是由人民直接选举出来的(因而相当独立于他们的)法院。马伯里模式在世界各法治国家(包括美国本身)受到了广泛争议,但它仍然代表了一种似乎不可抗拒的潮流。尤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各法治国家先后采取了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宪政审查体制。当然.这并不表明民主主义就将退出其“历史舞台”。事实上,这种哲学已经不只是“左派”的专利;有趣的是.法院内部的保守派现在经常用它来攻击司法判决历年来以宪法的名义创造的宪法文本并未明确提到的各种“自由”或“权利”。  相似文献   
185.
中国主流价值观研究:一种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尽管前后经历过不同的表述和变化,但就本质而言,是由社会主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三种基本价值观构成的。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抽出其中任何一种成分都是片面的,而抛弃其中任何一种成分都要犯原则错误。问题主要发生在民主主义这条腿上。我们没有真正学会,或者说忘记了运用民主主义这一途径处理社会主义成分与非社会主义成分之间的矛盾。改革是一个针对各种矛盾和不同情况,在三种主义之间不断寻找结合点的思想整合和体制整合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6.
邢浩 《北京党史》2009,(3):28-34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具有非凡意义的大事.在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般意义上称之为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但关于它的相关内容并不是毫无争议的.本文拟将五四运动研究中涉及的有关争论梳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7.
近年来,探索中国共产党成长之路的文章颇多,然而,系统地评述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发展、前进,尤其是俯视前苏联、俄罗斯,或者欧美,甚至亚洲邻里日本等发达国家,看他们是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和发展的著作几乎不见。这种研究著作的“未曾诞生”  相似文献   
188.
《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革命刊物,以后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先后出版过月刊、季刊和不定期刊.《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人和最重要的主编是陈独秀,其他任主编的还有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瞿秋白等人.《新青年》杂志于1926年7月停刊,共出版63期.杂志出版时间长达11年,这其中经历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整个过程,也经受了许多艰辛和磨难.  相似文献   
189.
建国初期,致公党在中国共产党引导和帮助下召开的“四大”“五大”和“六大”,承载了致公党自以海外为活动基地内迁大陆,并适应国内政治生态环境的全过程。与其他民主党派相比,有其个性,而这一个性又寓于同时期我国民主党派活动的共性,呈现为: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中央会议确定政治纲领和任务,以及组织发展方针的重点,认知党派基本属性,明确活动主要范围,并投身于历次政治运动的锤炼等。  相似文献   
190.
早在辛亥革命后不久 ,伟大的列宁就曾在《涅瓦明星报》和《真理报》上发表《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 ( 1912年 7月 15日 )、《新生的中国》 ( 1912年 11月8日 )、《中华民国的巨大胜利》 ( 1913年 3月 12日 )和《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 ( 1913年 5月 18日 )等文章 ,赞扬孙中山的思想“是真正伟大人民的伟大思想”,辛亥革命的胜利说明“四亿落后的亚洲人……已经从酣睡中清醒 ,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了”。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 ,孙中山则属于较早向往十月革命的中国人。1918年 1月 ,孙中山指出 :“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若俄国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