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8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968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8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52篇
法律   650篇
中国共产党   1212篇
中国政治   1424篇
政治理论   484篇
综合类   87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691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754篇
  2011年   667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623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61.
张民安 《中外法学》1997,(2):112-115
<正> 出卖人就其出卖的产品或建筑物所存在的隐蔽性缺陷对买受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是法国民法的原则性规定原则上讲,出卖人仅对与自己有直接契约关系的买受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对契约关系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承担此种责任,即便契约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因出卖人出卖的隐蔽瑕疵而遭到损害,他也不能对瑕疵产品的最初出卖人主张契约法上的效力。这既是契约效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契约相对性原则的必然要求。在现代民法和英美判例法中,契约相对性原则虽然正在被逐渐动摇,出现了德国法上的“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美国法上的“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和法国法中的“契约性聚集”等制度,使契约之保护力延伸到契约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适应法律的此种发展趋势,法国司法改变传统法国民法关于瑕疵担保责任仅在契约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的观念,以判例的方式确立起瑕疵产品或建筑物的  相似文献   
62.
我国加入WTO后,政府管理也必须与WTO规則相适应,政府职能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增强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的外交职能;建立协助本国企业WTO事务的支持和服务体系;加强宏观调控职能调适对外贸易管理的相关政策;营造本国或地区在全球市场中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63.
64.
倪波 《社会主义研究》2007,3(1):122-124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从主体上看,“大外交”包括以国家(政府)外交为主体的政党外交、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等;从对象上看,“大外交”包括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从内容上看,“大外交”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5.
1994年6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美大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外事委员会主任韩叙逝世。一封封带着真情的唁函、唁电,从四面八方、从国内国外飞来,传颂着他的品德,诉说着对他的缅怀。仅仅从美国来的函电,就包括两位前总统、三位前国务卿、两位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四位前驻华大使以及现任国务卿等政府高级官员……一韩叙1942年参加革命,建国前就做过外事工作,先后任监督国共停战的军调部南口小组我方翻译和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英文秘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午…  相似文献   
66.
冷战后,冲突预防成为欧盟共同外交安全政策的主要目标。欧盟从两方面推进了共同外交安全政策的制度化:一是通过一系列官方文件逐步深化对冲突预防的政策承诺;二是迅速建立一整套冲突预防机制,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安全能力。欧盟在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将共同外交安全政策在制度层面的突破转变为共同行动的能力,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7.
中国对非政策:驱动力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为澄清西方的"资源驱动论",需从中国的国家特性、国家利益以及总体外交战略和思维等理解中国对非政策的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对非政策的特点大致可归纳为机制化的建立、全方位发展以及重视软实力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对非外交中日益重视软实力的建设,就是"和平发展"和建立"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和新战略,以及树立一个"强大而可亲",绝非"强大但可畏"的中国形象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8.
俄罗斯能源外交和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有着实施能源外交的优势,是能源供应大国,中国是能源需求大国,因此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尤其是在石油与天然气的合作上有着广阔的前景。在中俄油气合作问题上俄罗斯掌握着主动权,中国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在此情况下,中国采取什么样的石油战略和政策,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69.
乱世为法提供了生长的社会环境和土壤,同时它也是法生长的必经阶段。一般来说,法在乱世中较之在治世中生长得更为迅速。本文拟以法国大革命为例,从法律思想、法制化进程、民众法意识和法律传统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法在乱世中的生长。  相似文献   
70.
张侃 《美国研究》2006,20(4):125-139
本文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为着眼点,讨论该委员会以及参议院在肯尼迪时期对华政策制订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本文认为,尽管肯尼迪上台后有对既定对华政策进行修正的意向,并得到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大多数人的支持,但就整体而言,参议院对中国仍怀有很深的敌意。如果肯尼迪在那时提出与中国和解,要冒的政治风险太大。作者对“若肯尼迪不遇刺并实现连任,美国对华政策在其任期内可能会发生重大修正”的假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