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不适应近代的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德上艺下的社会观念严重约束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封建末世,科技、艺术的一俱没落,使作为二者结合体的艺术设计教育难展生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教育在自我砥砺的过程中,适逢西风东渐的冲击,西人工致价廉的器物如"棒吓"雷击,不得不让国人猛惊醒于西洋艺术设计教育的发达,伴随被动接受之后的,是主动的学习,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近代化的前奏由此奏响。  相似文献   
42.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清政府得到了教训,也深深刺激了中国的有识之士,迫使他们反思中国传统的外交理念,并开始探讨新形势下的御敌之策,觉悟到"除非以武力作后盾,外交是不足恃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那些识时务的官员把学习"夷务"当成"要务",把传统的"夷夏"观打开了一个缺口。以"师夷"观念为先导的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了新式海陆军,为近代中国外交提供了国家实力支持,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43.
南书房     
田磊 《南风窗》2011,(14):100-100
《制度变迁的逻辑》卞历南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中国国营企业制度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兵器工业,最终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重工业与兵器工业中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44.
南书房     
《南风窗》2011,(14)
《制度变迁的逻辑》卞历南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中国国营企业制度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兵器工业,最终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重工业与兵器工业中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45.
黄波 《南风窗》2010,(23):94-95
洋务运动中期发生的山西大旱,给了后人一个观察晚清政府效能的窗口。在此之后,一个看上去早已摇摇欲坠的帝国居然还能支撑30余年,从山西大灾中也能窥出端倪。  相似文献   
46.
黄元 《法制博览》2009,(21):55-55
盛宣怀(1844-1916)生活的年代,恰逢早期世博会在欧美各国举办。作为洋务运动干将、中国早期工业之父,盛宣怀紧紧把握时机,挤进了自1878年至1915年的历届世博会。但是积弱已久的大清国,在繁荣昌盛的西方列强面前,显得那么捉襟见肘、相形见绌。盛宣怀的无奈,他心中的酸辛、苦涩,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47.
文章首先阐明“国家现代化”的基本含义,其次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实质进行简述,最后综合上述材料分别从起指导思想、具体措施、领导阶级进行阐述,分析其最终失败原因,以为今天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8.
肖荣华 《党史纵横》2009,(11):35-37
许多人都以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培养军事人才的学府是设立于广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而其实,最早培养军官的学校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它培养出的将帅最多、级别也最高。这个陆军讲武堂是自洋务运动以来,目前国内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军事院校,它以自己近百年的沧桑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尘封已久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49.
晚清时期 ,受聘来华洋员对中国军事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协助中方购买军事装备 ,构筑防御设施 ;积极为洋务大员创办军工企业出谋划策 ,参与军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推动军工制造技术的进步 ;协助创练海陆军 ,并以教练、教习、洋监督身份参与人才培养 ,为中国培养出了不少掌握着近代军事技术的人才。当然 ,其中也有不能尽力、不遵约束者  相似文献   
50.
艾鲁川 《春秋》2009,(5):29-30
我于1914年出生在山东泰安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里。我出生的时代,正是军阀连年混战,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处在灾难深重的岁月。那时.我的家庭每况愈下。对外虽还支撑着“诗礼传家”的门面.实则面临着土地尽失、j餐难继的困境。所以,我自幼就牢记父兄教诲,立志创业发家,一洗贫穷,光宗耀祖。同时,在学堂里.也听到看到介绍清末“洋务运动”的故事和书籍.受到很大影响。在我少年时代的心中,觉得只有兴办实业,才是国家富强、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