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黄波 《南风窗》2010,(23):94-95
洋务运动中期发生的山西大旱,给了后人一个观察晚清政府效能的窗口。在此之后,一个看上去早已摇摇欲坠的帝国居然还能支撑30余年,从山西大灾中也能窥出端倪。  相似文献   
52.
肖荣华 《党史纵横》2009,(11):35-37
许多人都以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培养军事人才的学府是设立于广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而其实,最早培养军官的学校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它培养出的将帅最多、级别也最高。这个陆军讲武堂是自洋务运动以来,目前国内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军事院校,它以自己近百年的沧桑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尘封已久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53.
晚清时期 ,受聘来华洋员对中国军事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协助中方购买军事装备 ,构筑防御设施 ;积极为洋务大员创办军工企业出谋划策 ,参与军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推动军工制造技术的进步 ;协助创练海陆军 ,并以教练、教习、洋监督身份参与人才培养 ,为中国培养出了不少掌握着近代军事技术的人才。当然 ,其中也有不能尽力、不遵约束者  相似文献   
54.
正纪念胜利和成功,给人以信心和勇气;铭记失败和耻辱,给人以警示和启悟。120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民族之痛,也是民族觉醒的一剂苦药。透过浓浓的历史硝烟,我们看到的应该是那场战争从一开始到结尾都输得干干净净的原因。日本蓄谋已久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选择了明治维新,清朝政府选择了洋务运动,两个民族的命运就此拉开了差距。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现代国家制度,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国力日渐强盛。由于国内市场狭小,日本急需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相似文献   
55.
艾鲁川 《春秋》2009,(5):29-30
我于1914年出生在山东泰安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里。我出生的时代,正是军阀连年混战,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处在灾难深重的岁月。那时.我的家庭每况愈下。对外虽还支撑着“诗礼传家”的门面.实则面临着土地尽失、j餐难继的困境。所以,我自幼就牢记父兄教诲,立志创业发家,一洗贫穷,光宗耀祖。同时,在学堂里.也听到看到介绍清末“洋务运动”的故事和书籍.受到很大影响。在我少年时代的心中,觉得只有兴办实业,才是国家富强、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6.
19世纪中期以前中日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高低水平不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与领主土地所有制的牢固程度的不同;中日两国封建统治者在实施近代化改革进程中的指导方针、具体措施的不同,是导致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一成一败命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7.
朱治中 《理论月刊》2003,(12):73-74,80
洋务运动打开了中国发展的大门,它的出现是当时各方力量最终互相平衡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真正使中国走上了革新的道路。应该说,当时的中国走上洋务运动这条路是唯一的选择,既不可能有更过激的变革行为,也不可能继续保守。  相似文献   
58.
文章对《李鸿章致丁日昌函稿》进行了研究,从李鸿章对丁日昌才识的推许和倚重,与丁日昌就国家大事无所不谈,引丁日昌为知己等五个方面论证了李鸿章与丁日昌的亲密,丁日昌在李鸿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全面,论证严谨,可供参看。  相似文献   
59.
《理论与当代》2002,(3):36-37
贵州现代工业的形成 19世纪末期,近代工业开始在贵州省内出现。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的一部分官僚集团在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波及到贵州,贵州即出现了一批官办企业和手工业。1855年,日本人井上到镇  相似文献   
60.
王春娟  谭明 《世纪桥》2003,(4):61-62
中国的现代化始于清朝晚期。晚清先后发生三次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变革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晚清在这三个不同时期在思想领域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思想分化,程序逐渐加深,首先是洋务思潮打破传统的固步自封,继而是君宪思想,最后是共和思想,第一次思想分化的实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