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99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契约文化是民法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租佃契约是契约的一个主要类型,所以对租佃契约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解读传统民法文化。从宏观角度来看,租佃契约的发展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伴随着土地从国有到私有,租佃契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回落,到广泛推行、普及和异化的过程,在这一系列进程中,人们的契约观念逐渐强化。  相似文献   
222.
日本侵略亚洲史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关于此问题的研究论著不胜枚举。但多年来,人们在研究日本侵略史时.多偏重于日本殖民者的军事进攻和经济掠夺,从思想、理论层面进行归纳剖析的则比较薄弱。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此也曾作了不少积极的尝试,出版了一些著作,如万峰的《日本军国主义》、史桂芳的《东亚联盟论研究》、  相似文献   
223.
"多源流框架"作为西方公共政策过程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工具,对我国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的解释力如何?通过跨行政区水污染矛盾比较突出、水污染防治合作具代表性的江浙边界为例,选取1993-2005年间较为典型的13次水污染事件,采用"多源流框架"为理论工具对事件的规律性进行归类梳理,分析江浙两省在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中的政策过程.主要观点是:"多源流框架"在解释江浙边界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的政策演变过程中具有一定适用性:"政策之窗"的打开,是问题、政策、政治三源流共同出现的结果;"政策之窗"未形成,是由于三源流中某一条或两条源流的缺失.同时,该理论在解释我国政策演变过程中,其解释力具有一定局限性:三源流并非彼此独立,各源流的出现存在一定先后顺序.因此,在使用"多源流框架"分析我国政策过程时,必须与政治体制、管理体制等特点相结合,才能更科学地分析我国公共管理过程中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224.
企业用益权制度的几个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用益权是传统民法上的用益权在现代的发展 ,是投资人之外的第三人经营企业的排他性权利。它以企业的总括财产为标的物 ,在世界上具有普适性。我国物权法建立企业用益权制度 ,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具体立法时应从法律含义、主体、产生方式、权利义务、期限和公示方法等方面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225.
为了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24日出台教育“双减”政策,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新起点与新信号。通过梳理我国教育“双减”政策议程中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揭示出源流汇合及教育“双减”政策之窗开启的内在机理,解释我国教育“双减”政策出台的政策过程,同时对教育“双减”政策制定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发现“重视反馈信息、渐进决策、开放民意表达渠道、把握政策出台时机”推动了议题进入政策议程,最终促成了教育“双减”政策的出台。  相似文献   
226.
借助多源流模型,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补偿机制政策议程设置中存在着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种不同的源流.来自国家和省级层面对于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的重视对三源流汇聚起到关键作用.为更好地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笔者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次原因进行靶向治疗;总结以往政策经验,增加可供选择的政策备选方案,吸纳政府官员和学者等政策共同体建议,借助行政化、市场化与社会化路径力促实现生态补偿;充分依靠社会公众、利益相关群体以及大众媒体等社会力量,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政策议程设置之中.  相似文献   
227.
《当代贵州》2016,(7):1
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举凡识书认字之人,莫不熟稔这些词,其中蕴藏的人生逻辑,影响中国两千年。从个人到国家天下,从正心诚意修身到治国平天下,一个不容忽略、不可越过的环节就是家。正所谓"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齐家"成为步入社会、进入公堂的起点和前提。"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  相似文献   
228.
<正>两岸同根、闽台一家,姓氏源流、一脉相承。2007年,我们在海峡西岸的福州市成功举办"首届海峡百姓论坛暨闽台族谱展",邀请两岸专家学者和各姓宗彦贤达欢聚一堂,溯姓氏之源流,传  相似文献   
229.
多源流分析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政策分析工具,可用来解构影响公共政策设置及调整的因素,从而有助于透视公共政策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本文通过运用多源流理论对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进行剖析,透视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政策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230.
缅族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属于古羌族的一个分支.公元10世纪左右,缅族从云南进入缅甸境内.缅族进入缅甸之前,属于南亚语系的孟族、属于汉藏语系的骠族等民族已经在缅甸生活了近10个世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缅族进入缅甸后很快与族源相近的骠族融为一体,并继承了骠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1044年,缅人首领阿奴律陀以蒲甘为中心,建立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蒲甘王朝.1057年,阿奴律陀出兵攻打位于缅甸南部的孟人国家直通,把30部三藏经和直通国世代供奉的佛舍利运到蒲甘,并把精通三藏经的僧侣及各类技师带到蒲甘,在蒲甘大力推动佛教的发展.此后缅人以骠文化、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部分印度文化,创造了以上座部佛教为核心的蒲甘文化.蒲甘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宗教、文字、碑铭、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内容.其中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成就远远高于文字和文学方面的成就,达到缅甸佛教建筑史上的最高水平.在蒲甘文化形成过程中,骠文化、孟文化和印度文化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发挥了作用和影响,而缅人则为蒲甘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蒲甘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是生活在缅甸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蒲甘文化是缅甸文化的基石,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以上座部佛教为核心的蒲甘文化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对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