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93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走进青年党员余生鸿的家,此起彼伏的"咩咩"声及飘散在空气中的羊臊味,使人不难猜到他家是养羊的,而且数量还不少。拐过墙脚,迈进后院,一片白色的"羊海"映入眼帘,让人感觉到这不愧是一位"养羊大户"。  相似文献   
102.
我国现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的“转权”模式和“保权”模式各具利弊,且都难以解决流转的市场化与行政化的矛盾,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仍处于法律困境。汶川地震后,随着农村房地产灾后恢复重建用地方式的转变.都江堰市设计了以联建为主的“味江模式”。该模式结合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改革,强调宅基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和宅基地权益的独立性,拓宽了宅基地使用主体范围,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推动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3.
手捧2010年新出版的4期《新湘评论》,特别是经过半年多时间反复打磨的两期下半月版,颇有面貌一新之感。再细细品味个中的变和不变,发现不变的是党刊的“核”和“魂”,变的是刊物的“色”和“味”,更觉得这本刊物又向全国最好的地方党刊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4.
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保存和传播,是因为传播载体的存在,载体在传播中起着储存和记录文化的作用。所谓“文化载体”,即指可供文化、信息记录、存储并能借以传播信息的物体。纸张、磁带、电脑硬盘、软盘等都属于文化的载体范畴。而在古代中国,由于科技水平不高,文化记录还主要集中在甲骨、金石、竹木简和帛、纸等相对笨重的载体上。尽管有的载体还比较原始,却是人类真正记录自身活动以及文化创始的开端。在研究文化载体上,经济学名词“物化”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化的物品虽然不是文化的实质载体,却是一种寓无形精神于有形物体的文化特殊载…  相似文献   
105.
张瑾 《世纪桥》2008,(1):142-143
近一、二十年来,语言符号的象似性这一观点凸显出来,象似性原则应该被看作是对Saussure理论的补充。而不是任意性原则的替代。  相似文献   
106.
_ 应该说,图像的产生远早于文字,人类祖先在鸿蒙 开辟之初把自己对大自然 的有限认识,通过直观的视 觉形式——图画表现出来。 以汉字为例:“日、月、星、 辰、山、川、树、木、花、鸟、 虫、鱼”等许多汉字,最早就 是象形图画,后来才逐渐演 变成文字。在我们先民的造 字之初,这些文字无不来源 于对大自然描形状貌的摹 写描画。具象性的思维,形 象性的图画,启迪了人类最 早的视觉文化,以此而滋生 了由图画系统向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07.
许科 《求索》2008,(1):51-53
在古人观念中,虹被视为是对天地正常运行秩序的扰乱,文献典籍、出土帛书和民间俗谚多以“虹”来隐喻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时的状态。人们常以天文气象层面之物来解释、表征社会现象,如政体纲常、伦理道德、婚姻关系等。故而虹这种在自然现象在古人看来会呈现出政变无常、臣下叛乱、民众生怨、地方造反、兵祸蜂起、大旱瘟疫等多种面相,反映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8.
杨海英 《前沿》2008,(3):181-182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太平广记》中特拈出“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两条“艺事要言”,发人之所未发,于谈艺赏文之道大有裨益。本文分析了“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的内涵,说明了“想像”和“视觉”两个因素在“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审美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论述了“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味的古案     
《江淮法治》2009,(16):32-32
中国人化“食”的历史上,曾有一桩因“味”而发生的古案。 元代阙撰写人的《馔史》(载《学海类编》),曾开列一张名单,把元代以前中国历史上善于烹调佳味的人、精于品味的人、以及侈奢追求美味等人,划成了7个类型。何曾和他的儿子何邵就被列为了32个“侈于味者”之列。  相似文献   
110.
徐明 《工会博览》2008,(12):123-123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因其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交互性、实用性的独特优势,弥补了传统教育手段之不足,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地再现各种地理事象,既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大了课堂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所以,在教学中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是大有益处的。但是,一些弊端也逐渐显露:整个课堂上,教师按课件设定的程式来操作、演示、讲解,造成教学程式化;有时过于追求课件制作的精美程度,却忽略了实际内容。在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上都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