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跨国公司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建立一个分析框架,研究跨国公司与国家的权力与利益关系,以及两者互动与体系结构的关联。首先盘点国际政治对跨国公司研究的得失,进而提出重构的思路。放宽行为体假设,以二元行为主体作为立论基础,融合国际商学的跨国公司研究成果,借鉴和发展国际政治的理论资源,重点借用现实主义的概念和理论,如权力、均势、体系结构等,并且利用相互依赖论的两个概念,研究现实主义范式忽视的对象——跨国公司。在单位层次上,建构三角相互依赖结构分析跨国公司与国家的互动。在体系层次上,将相互依赖融入体系理论的权力逻辑,解释跨国公司与国家如何在特定的领域构建体系,以及体系稳定的原因和变化的根据。  相似文献   
42.
西方发展经济学自二战兴起以后,大体上经历了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激进主义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四个发展阶段或四个发展流派。各个流派均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政策主张,也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流派之间既有理论内容上的否定,也有继承和发展,形成源远流长的理论脉络。  相似文献   
43.
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时代背景变迁为标志,我们把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面临的形势、任务的不同、以及发展的重点、要求不同,中国共产党对于政治发展的战略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特别是前两个阶段,激进主义、渐进主义特征十分明显.对于第三阶段的政治发展战略,国内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我认为,均衡主义应当是我们在未来实施的政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4.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采取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也不能采取批判打倒的激进主义,应该是既继承又超越,和合转生儒家文化传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资源,这才是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45.
2011年12月17日,由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思潮"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北京工商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卢思锋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与会学者回顾了众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演进,重点探讨了各种思潮的理论观点及现实诉求,分析了这些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提出了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些思潮。  相似文献   
46.
“美国青年民主社会主义者”是一个多元化的小众组织,具有激进主义的特征。它批判资本主义,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在多方面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由于其内在局限性及外在结构性因素的制约,该组织对美国整体政治格局的实际影响极其有限。但美国社会的固有矛盾、美国人的代际观念的差异及代际更替的潜在趋势,也给该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外在动力和潜在机遇。  相似文献   
47.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百年历程及其对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恩格斯1893年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提出“意识形态的终结”为起点,到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提出意识形态的冲突正在让位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意识形态终结论”正好走过了100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年中,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反对意见一直存在。本文第一部分对这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分析;文章的第二部分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现实对立即后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的存在及其斗争的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8.
李佩环 《长白学刊》2011,(3):145-149
丈化交往需要文化选择,不同的文化选择决定着文化交往的实现状况.文化交往中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文化选择使文化交往的实现呈现出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的趋向.在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的对立统一中,文化交往最终将实现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49.
张怀印 《求索》2008,(1):227-229
19世纪英国发生了三次宪政改革,对选举制度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改造,并实现了政治民主化的转变。自18世纪末兴起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思想为当时不断兴起的宪政改革运动提供了哲学指导,两派人员的论战促进了宪政改革运动的发展,成为19世纪宪政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俄罗斯选择了一条废弃苏共专政、脱离苏联独立、打碎计划体制、进行彻底市场化改革的激进主义道路.但10年历史表明,这条激进主义道路并没有孕育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相反却催生出了官僚和寡头式的资本主义,使整个俄罗斯社会陷入了危机的深渊.事实证明,激进主义不是俄罗斯改革的良方,以务实的态度处理社会问题才是俄罗斯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