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114篇
中国政治   223篇
政治理论   81篇
综合类   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91.
失业风险不仅体现为客观的失业经历,也会通过个体的焦虑情绪反映出来。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五期数据刻画了青年劳动者失业焦虑的变化趋势,进而立足于工作场域探究职业技能培训对缓解失业焦虑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如下:(1)从2013年到2021年,随着失业风险的上升,青年劳动者的失业焦虑显著增强;(2)职业技能培训可以通过强化青年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信任来缓解失业焦虑;(3)对于面临更大失业风险的青年劳动者(女性、农业户籍以及低禀赋家庭)而言,职业技能培训对失业焦虑的抑制效应更大。本研究从职业技能这一新人力资本视角揭示了治理失业焦虑问题的有效机制,这对于决策部门治理青年失业风险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92.
王燕 《山西青年》2023,(9):190-192
近年来,“三全育人”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职生因为社会、家庭、自身等情况,或轻或重存在着焦虑心理,在面对这常见心理问题时,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实施的策略,以便更好促进在校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93.
数字技术变革与精神消费升级催生了数字内容的生产,青年群体通过会员消费成为数字内容的主要消费群体。通过对青年群体会员消费的剖析,可以发现,青年群体会员消费具有“唯快不破”的即时性获取、“体验至上”的情感性满足、“层级差异”的可见性供给等特征。青年群体会员消费的实践逻辑,在个体层面体现为时间控制和轻歇体验,在群体层面体现为圈层区隔与自我归属,在社会层面体现为动态诱导和非会员排斥,从而在会员消费过程中给青年群体带来情感满足、圈层归属以及碎片化消费、身份焦虑的双重影响。为了避免青年的盲目消费,也为了会员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当建构会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从青年自身、网络平台和国家治理三个层面共同完善会员消费市场,引导会员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94.
25年前,我大学毕业刚刚成为精神科医生时,精神病院门可罗雀,但现在正相反,而且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越来越明显。在我看来,这背后原因很简单。因为成年人的压力和焦虑会转移到孩子身上。现在孩子出现很多问题是跟家长、成年人包括我们作为职业人的很多焦虑和压力传递到孩子身上有关。  相似文献   
595.
青年群体的数字囤积行为是契合数字社会发展的产物,但现有研究对其关注较少,对数字囤积形成的机理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效应尚不清楚。通过质性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数字囤积行为表现为囤积渠道多元但社交媒体占据主流,囤积内容丰富且杂乱,囤积主体既是资源占有者又是分享者,囤积者对数字物存在情感依恋,将其视作自我的延伸。兴趣习惯、自我驱动、错失焦虑和强迫型人格特质是青年群体进行数字囤积的关键内部动因。数字囤积行为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存在两面性,部分青年通过数字囤积构建起自身资源库,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另一部分青年在失度的数字囤积中陷入信息过载的窘境,出现自我损耗和心理压力等负面问题。青年群体应从数字物的“保存-管理-利用”维度提升自我,避免被过载的数字物“俘获”。  相似文献   
596.
目的观察针刺对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和舒乐安定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结果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前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治疗后针刺组PSQI、SDS和SAS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PSQI和SAS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针刺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对失眠及伴有的抑郁状态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