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谢宝柯 《团结》2003,(5):23-25
人民币币值问题,随着国际贸易的广泛开展,成为一条牵动国内外市场、经济的敏感神经。货币值多少,一般来说,就是多种货币同时、同地购买一种同质、同量的物品所要支付的货币多少的比例关系,币值基础是本国的经济和物价水平。币值与社会购买力、一国的综合国力、综合物价指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人民币升值或贬值,众说纷纭,我认为不能升值还应贬值。  相似文献   
22.
23.
正一、调整因素和调整频率(一)调整因素从调整因素看,目前各国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大多数主要集中在下面四个不同的方面:①工人生活需要;②可比工资与收入;③支付能力;④经济发展需要。"工人生活需要"一般指维持生活需要的最低费用或成本。其中在预估生活费用的同时,也需考虑物价指数(CPI)  相似文献   
24.
根据全球通用指标,判断一国经济形势稳定与否主要参考市场物价指数、社会就业水平、财政收支形势、GDP增速及国内外投资力度等相关变量。本文拟从德国近年来的GDP增速、社会失业问题、财政赤字等二大方面揭示德国经济所面临的严峻局面。  相似文献   
25.
“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必须跑得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这是2007年网络最火爆的流行语。的确,去年物价涨幅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财政政策不得不作出重大调整。特别令人关注的是,中国CPI上涨不是孤立的,涨落起伏都和世界经济紧密相连.中国物价的敏感区早就跨越了边界,中国政府1月9日宣布油、气、电等近期均不得涨价,  相似文献   
26.
柳英 《两岸关系》2007,(12):30-31
近一段时间来,受到国际油价飙涨及台风的影响,台湾岛内物价大幅上涨,10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长率达到5.34%,创下13年来的新高。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用品价格涨幅尤其惊人,中、低收入家庭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最大,其生活成本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7.
2005年和2007年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起征点"一词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税法词汇。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起征点"和个人所得税改革中调整的工薪所得"费用减除额"性质是不同的。就法律性质而言,工薪所得"费用减除额"系税法为贯彻量能课税原则保障宪法规定的基本生存权和人格尊严而设,经济意义上系劳动力维持和再生产所需最低成本,而非税收优惠中减免税范畴。  相似文献   
28.
《理论与当代》2008,(6):55-56
席斯等在4月21日的《经济观察报》上报道:4月16日,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与此同时,全国人大财经委也在听取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四部委对一季度经济运行的汇报和分析。四个部委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一季度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显示了效果,整个经济运行还算平稳。在引人关注的通胀问题上,发改委一位官员表示,由于受多种外部因素影响,整体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但财经委一部分委员则表示,今年CPI(消费物价指数)整体形势应该是“前高后低”,全年4.8%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9.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和物价是经济生活中备受关注的两个经济变量,其变动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不断攀升和国内物价不断上涨,人民币出现了"内外价值悖论"的格局,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立足于中国近年经济发展现实,通过建立经济模型,研究了汇率变动对物价波动情况的影响,同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判断物价指数与汇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对我国的汇率形成制度和外汇管理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0.
近段时间来,伴随着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同比普涨,通货膨胀的阴影也一次次地向我们袭来,黄金也作为一种传统观念下的保值工具而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如果要问“什么商品的价格涨幅才能跟得上通货膨胀的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