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203篇
中国政治   201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和人的智力在生产中的作用与以往根本不同,使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按生产要素分配成为今天的现实。这些变化为我们今天的实践提出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时代特点,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52.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6日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
对马克思价值理论中"劳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有着科学的内涵和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是 ,它与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一样有着它产生和作用的时代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劳动价值论显现出它的历史局限性 ,另一方面也被了新的内容。我的必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分析它 ,研究它 ,发展它 ,才能使这一科学理论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使命,工会理论创新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回答在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中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5.
安洪 《理论探索》2002,23(3):43-4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依据马克思《资本论》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论述 ,结合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重点深化对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在生产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  相似文献   
56.
单明 《行政论坛》2000,(3):27-2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分配结 构和分配方式,提出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江泽民报告中的这一论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的一个飞跃性进步,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配理 论。这一理论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伟大实践起巨大的推 动作用。 生产要素是指为从事产品生产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生 产要素一般分为土地、资本、劳动三种。现在,企业家才能也常 被一些经济学家当作独立的第四种生产要素。土地,作为生产 要素之一,不仅包括土地本身,还包括石油、煤、铁等各种矿藏…  相似文献   
57.
新经济的发展给经济学提出许多新的课题。本文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经济学的生产要素理论;新经济的发展必须放弃对经济干预主义的崇拜,放松政府的经济管制,发挥市场的作用;新经济的发展不改变经济周期规律,但会有新的特点,周期更长、风险更大、从而对政府反周期的要求也就更高;社会经济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社会必须注意解决新的收入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58.
社会治理需要解决多主体参与问题。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社会企业属于增强市场主体社会责任的一方。从社会创新中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案,是社会企业跨界发展的动因,也使它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有力主体。而社会嵌入机制促使企业的传统生产要素与社会性要素相结合,发展出社会企业类型的组织。社会企业的出现,创新了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和资源组合运作模式,其与众不同的核心造血功能,克服了营利企业不关注社会问题和非营利机构效率低下的痼疾。社会企业使企业社会责任升级为"社会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企业直接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案;推动了公益项目创新、公益创业和社会影响力投资,具有推动公民参与,促进社会融合作用;改变了旧的慈善观,更有可能颠覆人们对传统企业的认知,引发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59.
“剥削”新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之后,剥削问题引起人们的重新关注。如果剥削的传统定义是正确的话,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就等于允许剥削存在,这就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消灭剥削相矛盾。因此,有必要对这个传统定义作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0.
生产要素分配实质上是按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收益分配,其理论依据是使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价值论和使用价值论为依据,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