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94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本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生产资料适应生产力社会化要求的论述,根据邓小平关于生产力和人民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从建立稳定的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评析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冷眼"、"白眼"、"红眼"态度的错误,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2.
薛继亮 《前沿》2015,(1):96-100
在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本文利用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的调查数据,对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和壮族的生育率和生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由于巨大的抚养成本和就业压力,生育率的下降刺激牧民结合已有的生计资本改变生计策略,促使少数民族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变,进而带来了牧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3.
内源型社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目前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将“内源发展”理论引入到失地农民的社区建设中来,倡导以建设“内源型”社区来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文章从社区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内源型”社区的五个关键环节,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创新性地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94.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释放的制度效应,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使农地资源进一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在此背景下,乡村既有的利益格局被搅动,农村剩余人口的生计受到冲击。本文尝试建构土地流转的人口分析范式,从家庭束缚和人力资本两个维度,将农村剩余人口划分为相对剩余人口和绝对剩余人口两种不同类型,阐释他们与土地结合而形成的生计模式,即“范围经济”和“老人农业”,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本下乡促成的土地规模流转如何重塑他们的生计。最后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提出如何完善社会保护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格局,以缓解因土地规模流转对农村剩余人口造成的生计压力。  相似文献   
195.
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问题突出、碳减排压力明显、粮食安全遭受威胁等背景下,促进农户绿色生产是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省产粮大县农户的调研发现,由于绿色生产生计资本匮乏、规制政策不完善导致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出现背离现象,绿色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高。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和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SLA),剖析了生计资本、政府规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农户绿色生产生计策略转型和生计结果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了农户绿色生产长效驱动机制,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促进农户绿色生产的本土化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196.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合作社依然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引擎。文章聚焦农户增收问题,基于2014-2018年武陵山区建档立卡户数据,将生计资本作为衡量农户生产生活状况的综合指标,测算农户的生计资本值并分类,探究生计资本异质性下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论显示:合作社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增加了农户的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分项收入;生计资本显著地扩大了合作社的增收效应;合作社对中生计资本群体工资性收入的增收效应高于低生计资本农户和高生计资本农户;随着生计资本水平提高,合作社对农户经营性收入的增收效应渐强,对农户转移性收入的增收效应减弱。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下,要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助力当地产业扩容升级,提升农户生计资本积累,鼓励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  相似文献   
197.
罗赞 《八桂侨刊》2023,(1):73-80
桂林华侨农场自1960年成立伊始,先后安置了印尼归侨与越南归侨,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归侨的生计方式发生重大变迁。2017年“乡村振兴”概念提出以后,桂林华侨农场生计模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新的转型,农场的土地制度、产业融合、文化发展成为归侨生计转型的驱动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归侨生计转型体现出多元化发展、“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式发展的特征。对于归侨而言,这一生计转型是一种具有较强复合性的生计转型,是基于社会资源与社会环境之上的以减贫为目的的生计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