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9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正>近日,河北省高院维持了王书金案的死刑判决,并支持检方提出的"石家庄西郊强奸、故意杀人案不是王书金所为"的结论。众所周知,王书金案之所以引人注目,并不在于这个案件本身,而是在于他主动承认了自己就是聂树斌案的真凶。也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戏剧性的一幕:被告不断供认自己就是某案的真凶,公诉方却坚决否定是他干了这事!公诉和被告仿佛角色互换,在被告是否是一桩强奸杀人案的凶手这个重大问题上相互"谦让"起来;被  相似文献   
12.
有罪推定是诸多冤错案件产生的思想根源.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吸收了西方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精神,但还存在不少差距.无罪推定原则实际上确立了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主体地位,由此,追诉方不得不承担举证责任,而被追诉方却享有一系列防御权利.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约束国家权力的合法行使,保障被追诉者的人权,达到预防、减少错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存疑不起诉是“疑罪从无”与“无罪推定”原则的体现 ;无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在逻辑上 ,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批捕而又最终作出存疑不起诉决定案件中的被不起诉人 ,都应当进行赔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刑事犯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同刑事犯罪作斗争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主要表面在四个方面:一是刑事案件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二是公、检、法队伍的变化,三是执法条件的变化,四是  相似文献   
15.
陈俊洁 《工会论坛》2010,16(5):93-94
疑罪从无”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原则在我国诉讼制度中的确立和推行,折射出我国刑事司法系统中对法律价值的重新协调和平衡,是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之外,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和尊重。然而我国现实司法实践中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贯彻尚存在一些不足,“疑罪从轻”、“疑罪从挂”、“疑罪不敢从无”等传统观念和办案方式普遍存在。强化“疑罪从无”司法理念依赖于保障人权、程序正义和控方举证规则等几个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法律没有“疑罪从无”这种说法,它所遵循的原则是“宁放一千,不错杀一个”。我们从前面介绍的辛普森案和凯西杀女案中已完全了解了美国法律中的这一著名证据规则,那就是“面条里只能有一只臭虫”。这一规则的寓意就是,任何人发现自己的面碗里有一只臭虫时,他绝不会再去寻找第二只,而是直接倒掉整碗面条。  相似文献   
17.
论疑罪从无原则的法律内涵及其司法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罪从无原则是现代刑事诉讼中保护被告人合法权利不受侵犯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坚持和贯彻这一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疑罪从无原则的起源谈起,分别从刑法学和刑事诉讼证据学的角度分析了疑罪从无原则的法律内涵,并对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疑罪从无原则是刑事诉讼证据证明原则中的帝王条款,承载着人权保障的核心价值.但该原则的适用也往往引发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在某种程度上的对立冲突.实质折射出法律适用中普遍存在的理智与情感间矛盾平衡问题.深入探究即发现科学施行疑罪从无原则,不仅仅是坚持一种恪守证据审查客观性的理性标准,它同时也需要培养和塑造一种远离泛道德批判倾向的法情感.  相似文献   
19.
从官员到法官,张立勇完成了一次角色转变。重提“马铝五审判方式”、全省法院集中大接访、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对死刑二审中的“陪审”“量刑答辩”的尝试、成立全国首家同责办公室等革新措施伴随着角色转变次第展开。这一次次令人瞩目的革新措施被法学专家称之为“河南法院现象”,其实应该是“张立勇现象”。在“治标不治本”“标本都不治”“政治作秀”的质疑声中,“张立勇现象”新闻层出不穷。更彰显了一种尝试司法改革的勇气与决心。“试总比不试强”“改总比不改好”。媒体一番番对张立勇的访谈,不只是在“解剖张立勇”,更是在“解剖”中国摸索司法改革道路上的艰难。于是,岁末年初,《民主与法制》与正义网携手走进了张立勇院长的办公室,开始了一番“炉边谈话”式的漫谈与对话。话题就从“疑罪从无”开始说起……  相似文献   
20.
崔正军 《世纪行》2014,(11):16-1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六大任务。《决定》从健全高效有力的法治实施体系的高度,总结近年来司法改革的理论探索和试点实践,对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出了全面要求,进行了系统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