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相似文献   
10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整体上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03.
刘阳 《南风窗》2008,(12):5-5
脚下的大地会突然震动。原本看似庸碌的日常生活突然变得分外珍贵。这就是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带给人们最直观朴素的感受。你我都不同程度经历过自己或周围人的疾病、意外,甚至死亡。作为当事人,我们从亲人朋友那里获得照顾与安慰;作为旁观者,我们安慰不幸的人。那时,虽然真诚的安慰与有效的被安慰并不容易,但这与面对巨大的天灾人祸时人所感受到的,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在个体的遭遇面前,人们惯用"命运无常"来自我开解或劝慰他人,把不幸作为小概率的  相似文献   
104.
105.
思想政治课教学根源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需要、提高社会参与能力的需要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需要。它既不是教师简单地通过经验事实的表述,为知识提供例证,也不是学生单纯的情感意愿的表达,而是将知识的真、实践的善和价值的美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它体现着时代性话题、当代人的思想与行为、当代社会共同价值观的统一,正是这种统一,促使把握时代话题成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自觉。  相似文献   
106.
姚同发 《黄埔》2014,(2):58-60
正去年底,当岛内一位朋友告知,台湾《联合报》副董事长刘昌平先生荣膺第四届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华人世界终身成就奖"时,内心的喜悦和感动油然而生。刘先生在岛内一向被尊为"新闻界的君子"、"永远的报人",享有崇高的声誉,此次获奖应是实至名归。然而,他在两岸新闻与学术文化交流方面的付出与贡献,却让曾经受惠的笔者更感敬佩与仰慕。  相似文献   
107.
3月3日,由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出品,中国残联、宁波海曙区宣传部、华夏海通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拍摄的电影《一生有爱》观摩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电影《一生有爱》,以江苏宁波海曙区残联理事长王延勤为人物原型,用纪实手法,讲述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李东海,用平凡的行为点燃残疾人心中的希望,用全部的爱给予他们温暖,用人性的真善美,竭力去呼唤和践行人道主义精神的故事。与以往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电影不同,《一生有爱》将主人公的真实刻画得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08.
从受众对近几年来一些短小精悍、艺术性较强的公益广告的欢迎和热议中可知,健康、正确的公益广告所承载的社会理想、社会文明与真善美,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力量,并逐渐融入我们的社会文化当中,成为社会文化与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9.
哲思睿语     
《求知》2013,(7):1-1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美有两种,灵魂的美和肉体的美。聪明、纯洁、正直、慷慨、温文有礼都是灵魂的美,相貌丑的人也是可以具备的。——塞万提斯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0.
华中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博士是一个执著而又坚毅的学者.近日有幸拜读了他的新著《语文教育美学研究》,觉得该书既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学术建树,又显示了作者鲜明的学术立场,更蕴蓄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积淀,是语文教育学界的一部推陈出新、切合时宜的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