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7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理论与当代》2010,(6):56-57
<正>于建嵘在4月9日的《中国评论月刊.网络版》上撰文指出:目前,知识青年群体中,一部分成为底层知识青年,大体上包括三类人:生在城市,大学毕业后无业,在家"啃老"的城市青年;生长在农村,大学进城读书,毕业后无业,有的进入城市为"蚁族",有的心有不甘地待在农村;随着进城打工的父母生长在城市,在接受了  相似文献   
142.
崇明是中国的第三大岛,是一片生长的土地。1949年崇明岛的面积是600多平方公里,而如今已是1200多平方公里,足足成长了一倍。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上海30多万农垦人经过几十次的围垦,为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增加了80多万亩土地,为平衡上海的土地资源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崇明的历史,是一部上海人的滩涂围垦史。据上海围垦的史志上记载,从上  相似文献   
143.
李大钊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四时期.在中国曾经兴起过一场规模盛大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那场运动中,有来自全国18个省份,先后20批约1820多名知识青年,先后奔赴法国,以艰苦的俭学或勤工俭学途径,学习了解欧洲的先进科学和民主精神.推进了中西文化思想交融.造就了一代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人才。其中,不少的先进分子.如蔡和森、赵世炎、陈延年、王若飞、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李富春、李维汉、蔡畅、向警予、郭隆真等人.在此期间。学习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回国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干部,对中国的社会革命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4.
抗战末期,国民党政权发起了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这场运动和共产党有何关系?中共对此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选今学术界尚无人研究。本文认为:国民党政权发动此项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笼络人才,培养干部,为强化其独裁统治服务。中共采取相应措施,完全必要,更是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145.
李庆霖原系福建省莆田县的一名小学教师。1972年12月。他给毛泽东主席写信,反映他儿子李良模(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劳动期间的口粮、住房、看病等方面的困难,以及知青工作中存在的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1973年4月,毛主席给他复信:“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146.
陈春林 《世纪行》2009,(12):14-16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我兄妹三人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坚信“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此,我们兄妹成了武汉市首批下放的“老三届”知识青年。我大妹陈润林(已病故)下放到蒲圻县泉口公社.小妹陈杏林下放到老籍黄陂农村.  相似文献   
147.
我姐姐在1973年知识青年下乡时因公受伤致残,后被照顾招工回城,安排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2002年,因企业倒闭,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听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因公受伤致残的由民政负责,  相似文献   
148.
1969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我报名去了北大荒,到了黑龙江中苏边境的饶河县。那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荒芜的地方,县城就座落在乌苏里江畔,也就是郭颂唱的那首《乌苏里船歌》所展现的地方,对面就是俄罗斯(前苏联)。那时不像歌里唱的什么都美。北大荒非常冷,冬天平均都在零下20度左右,生活非常艰苦!  相似文献   
149.
包雷 《学理论》2009,(5):105-107
首先谈一下关于“知青文学”的定义。笔者不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无力对此下精准的定义,只能根据经验性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知青文学”是特指反映“文革”时期置身于“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一代知识青年的生活命运的文学作品(也延伸至“文革”结束以后的“后知青时代”及其子女的生活命运),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形式。其中有曾是知青身份的专业作家的知青文学作品,还有大量非专业作家的知青文学作品,这类“民间”知青文学作品主要以“知青网络文学”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50.
张斌 《党史文苑》2008,(5):16-19
1935年,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方志敏英勇牺牲,赣东北人民为革命付出了沉痛代价。继方志敏后的一代赣东北人并没有消沉,为中国革命继续做着伟大的贡献。1949年,赣东北的几千知识青年,为了理想和革命,为了贵州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开发建设,他们西进贵州扎根乌江苗岭,艰苦奋斗,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贵州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