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7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包雷 《学理论》2009,(5):105-107
首先谈一下关于“知青文学”的定义。笔者不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无力对此下精准的定义,只能根据经验性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知青文学”是特指反映“文革”时期置身于“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一代知识青年的生活命运的文学作品(也延伸至“文革”结束以后的“后知青时代”及其子女的生活命运),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形式。其中有曾是知青身份的专业作家的知青文学作品,还有大量非专业作家的知青文学作品,这类“民间”知青文学作品主要以“知青网络文学”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52.
张斌 《党史文苑》2008,(5):16-19
1935年,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方志敏英勇牺牲,赣东北人民为革命付出了沉痛代价。继方志敏后的一代赣东北人并没有消沉,为中国革命继续做着伟大的贡献。1949年,赣东北的几千知识青年,为了理想和革命,为了贵州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开发建设,他们西进贵州扎根乌江苗岭,艰苦奋斗,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贵州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53.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年来到. 黑黑的天上横幅飘,横幅下面人儿吵.泛黄的路灯,就像几十年后的外滩夜照明泛光,投射在"移风易俗,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的跨马路横幅上,被跨着的马路,便是菜场了.只是夜照明照的不是夜,而是黎明时分.  相似文献   
154.
各市州劳动保障局:《湖南省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若干政策问题的意见》(湘劳社政字[2006]13号,以下简称《意见》)下发后,各地对《意见》所指的原国有企业固定工、原城镇知识青年和城镇复员退伍人员(以下简称三类人员)参保缴  相似文献   
155.
知青是一个时代的烙印。这一群体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再从农村回到城市,几经辗转,伴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末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开始松动思想上的桎梏,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成了教授、作家、导演、艺术家、官员乃至洋博士;也有一部分下海经商,之后又成了企业家;也有的一部分人成了“4050”下岗失业人员。回首他们走过的路,酸甜苦辣早已化作历史的尘埃,只是那时候,他们还年轻……  相似文献   
156.
靰鞡情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我和人参、貂皮没有啥缘分,却和靰鞡草结下了难解的情缘。40年前,我作为知识青年,插队到高寒山区的敦化市江东乡。临行前,爸爸和妈妈反反复复地叮嘱我"敦化那个地方冷得要命,撒泡尿都能冻成冰棍。给你带上厚厚的棉衣、大衣和两双棉  相似文献   
157.
我的爸爸谢镇军。解放福建时是华东野战军随军南下服务团第四大队政委(后兼任大队长),爸爸当时32岁,我才1岁。  相似文献   
158.
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曾经多次组织大批的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远地区生产劳动,安家落户,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实属罕见。也正因为如此,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那场长达四分之一世纪,涉及1800万青年,牵动10亿人心,震撼20世纪的运动中,毛泽东曾先后发表过三次“最高指示”。  相似文献   
159.
口号,是我党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特色。它曾经布满神州大地,机关、学校、厂房、农村、部队的会议室、围墙,甚至于厕所上,都有大幅口号遮盖着。翻开党的历史,无论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或者是今天的改革开放新时期,都离不开口号的鼓舞作用。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威慑敌人,的确成为一种非常规武器。一句口号,一段历史;一句口号,无数故事。现将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些著名口号分期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0.
崇明是中国的第三大岛,是一片生长的土地。1949年崇明岛的面积是600多平方公里,而如今已是1200多平方公里,足足成长了一倍。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上海30多万农垦人经过几十次的围垦,为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增加了80多万亩土地,为平衡上海的土地资源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崇明的历史,是一部上海人的滩涂围垦史。据上海围垦的史志上记载,从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