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7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7,(10):36-39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困革命的先驱。和那个时代许多进步的知识青年一样,瞿秋白是渎着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也和党内一些年轻的共产党员一样,瞿秋白是最早批评陈独秀的错误倾向的:他们二人都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衲,然而,当革命退入低潮,形势急转直下时,他们都没能挽狂澜于既倒,使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瞿秋白英年罹难,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42.
林木 《党史博览》2007,(2):28-29
她是一所独特的大学,没有明亮的教室,没有正常的教学环境,但她又有其特有的魅力:授课教师有毛泽东、朱德、张闻天、秦宪,以及外国人李德等.因此,她吸引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各地无数的知识青年.她就是中国抗日军政大学.1937年1月29日,在延安北二道街上,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了.朴实无华的大门上甚至没有一块像样的校名牌匾.直到1938夏天,抗大副校长罗瑞卿才决定装饰一下抗大校部的大门.罗瑞卿派谭冠三找人写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共16个字,分别挂到大门上方,贴在大门两旁.  相似文献   
43.
陈统奎 《南风窗》2008,(10):40-43
3年"村官"路,宿迁大学生"村官"们还没走完1/3。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众目睽睽之下,试图变革农村经济、维新农民观念、缩小城乡之间那道越来越大的鸿沟——这一宏大的历史命题,是他们能够完成的吗?  相似文献   
44.
黄禹康 《世纪风采》2007,(1):23-24,25
30多年前,在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中华大地顿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当时有1700多万“知青”到农村插队锻炼。今天的老知青们,一定还记得福建省有个小学教师慨然向毛泽东写过一封后来促成调整知青政策的信吧?这封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千百万知青的命运和生活轨迹,这位写信人就是当年向毛泽东“告御状”的李庆霖。  相似文献   
45.
隆冬时节,回到阔别近40年的故乡,一阵"哈腰的挂吧,嗨哟!接腰的起吧,嗨哟!往前的走吧,嗨哟!……"响亮、有力、沉稳的号子声,把我带回到那难忘的"木帮"的生活。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作为知识青年插队到延边地区的敦化市。在城市长大的我,到了山区一切都那样新鲜,山是那样的  相似文献   
46.
金钱的陷阱     
他,温文尔雅、谈吐不俗,一看便知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即便是穿着印有看守所字样的囚服,仍遮挡不住他知识青年的形象。若非带着冰冷的手铐,坐在铁窗对面,我真不敢相信他竟然是一名囚犯。  相似文献   
47.
1969年,朱德的外孙刘建初中毕业,响应毛泽东提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决定与同学一起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临行前,有的同学对刘建说:你爷爷是三军总司令,你要是想当兵,哪  相似文献   
48.
周恩来在"文革"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他赞成将知青上山下乡作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的新方向,通过给知青写信、肯定有关上山下乡题材的剧本等方式,鼓励知青上山下乡。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他提出了知青上山下乡的基本指导思想;将知青上山下乡纳入国家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知青的安置方向;深入总结知青上山下乡的基本经验,及时回答了在推进上山下乡工作中需要把握好的方向性、政策性问题;通过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人物、拍摄有关知青题材的电影等途径加大对知青上山下乡的宣传力度;倡导"半农半读",推动下乡知青的合理布局。在指导知青上山下乡工作的同时,周恩来对知青十分关心、爱护,尽力解决知青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确保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9.
火柴划燃后,没有烧到纸上却烧痛了我的手指。理智在提醒我,烧了就完事了吗?已经有几十人看到了,有的已经能背下其中的句子了。既然已经写下了,纸包不住火了,只要有人去报告,照样逃不了审查。毁了原件,别人可以信口开河,要多严重有多严重。销毁“罪证”,还要罪加一等。就这样,我被逼上梁山。或许是人到了没有退路的时候.反而会坚强起来。这时候我的“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又占了上风,一不罢,二不休,干脆寄出去,实际上也只有寄出去才是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50.
<正>尽管岁月流逝,韶华不再,但每当想起那些可爱可敬的上海支青,我周身的血液就会沸腾起来。是他们,给我的成长带来了美好的回忆;是他们,激起了我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更是他们,深深影响着我的一生。1963年至1966年,上海支青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知识青年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十万支青大军浩浩荡荡挺进新疆,其中六万支青在《送给你一束沙枣花》的欢乐歌声中分批落脚于塔里木河两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