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73年4月,福建省莆田县的小学教师李庆霖,因儿子上山下乡后一些具体困难不能解决,上书毛泽东,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披露出来,从而引起毛泽东、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专门为李庆霖回了信,并寄去了300元钱,以“聊补无米之炊”。党中央、国务院以此为契机,着手纠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存在的“左”倾错误,调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有关政策,使涉及全国千家万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高潮走向终点。  相似文献   
42.
血腥的暴风雨曾经横扫美丽的宝岛,婀娜婆娑的椰林曾经被风刀雨剑拦腰砍断。黄济群的《腥雨椰风》(简称《椰风》,下同。)是作者对他在海南岛当知青时的一段深思。这段深思诞生于他揖别海南10多年之后,又再以8载光阴把这心灵的积淀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曝露于人间,其苦、其累、其痛可谓深矣!《椰风》在分合有序的结构、波浪起伏的情节、从容冷静的文笔、生动有趣的细节,以及风情各异的地方风貌等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显示作者是一位客观型作家,而不是主观型作家。  相似文献   
43.
乡情     
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山下的水塘披满霞光,晨风吹过,水面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一条笔直的乡村公路延伸向远方,鲜花簇拥着两边高大挺拔的杨树。一个小而美的村庄沐浴在阳光中,这就是我那美丽可爱的故乡——烔炀镇黄傅村。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春风的洗礼,曾经的穷乡僻壤己经彻底改变了模样。作为一个当年的回乡知青,我是家乡沧桑变化的亲历者、见证人。四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是什么力量使得一个古老而又贫穷的小山村发生了如此神奇的变化?我曾不止一次的深深地感叹和沉思。  相似文献   
44.
1953年,随着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改变我国工业地区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同时出于国防需要的考虑,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作为重点,积极进行新的工业基地建设.为破解新兴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员、设备、技术、资金匮乏的难题,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一盘棋”战略出发,要求上海等国家最主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树立全国全面发展的全局观念,支援内陆城市的国家重点项目,支援中小城市发展地方工业,帮助工业不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45.
对于上海人,有父辈知青人称“黑兄黑妹”,曾经跋涉于白山黑水之间,在北大荒播撒着青春。这片黑土地,不仅有沃土肥水,也有黑金流油。大庆的原野上,铁人王进喜带领过的1205钻井队,至今保持着这个“番号”。一个甲子以来,他们依然在几万个井口“开荒拓土”,向大地累计掘进了相当于三四百座珠峰海拔的深度。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60年代初的湖南青年上山下乡,是湖南当代史上重大事件。据统计,湖南将近100万人参加了这次运动。这一事件牵动了湖南人民千家万户,影响极大。多年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当时的国情、省情入手,对湖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7.
张效忠  崔永琦 《奋斗》2005,(4):16-17
“一抹绿。只有融入森林才不会孤单;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才会受到拥戴。”这是上海知青、塔河县依西肯乡卫生院院长祁月英下乡35年来对人生价值的深切感悟。  相似文献   
48.
二十世纪中叶.华夏大地曾兴起一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朝。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湖南省知青下放的重点县,从1963年起至1978年止,长沙、株洲、洪江等地知青先后下放靖州农村锻炼的有4800余人。他们在苗乡侗寨,山野田畴,挥  相似文献   
49.
1960年,我读完三年级,就和弟妹随着被下放的父母到了凯里,至1977年上大学离开,我一共在凯里生活了17年。1966年,我上初三之后,就停课闹革命。1968年,我到凯里西北边白腊公社当了知青。后来在砖瓦厂、农药厂、供销社工作过,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北大,当年北大中文系在贵州的招生名额只有2个。1977年高考的时候,凯里一中过去的学生,从初一到高三,有6级学生参加高考,但好像只考取了两个,我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0.
丁世华 《春秋》2014,(3):20-22
正1982年10月,一位女知青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此信最终惊动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并对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1985年,国家劳动人事部颁发了23号文件——《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文件明确规定: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闻讯的知青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写这封信的女知青名字叫萧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