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49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324篇
各国政治   1028篇
工人农民   1312篇
世界政治   366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44篇
法律   17955篇
中国共产党   26994篇
中国政治   42979篇
政治理论   10351篇
综合类   15023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968篇
  2022年   1074篇
  2021年   1247篇
  2020年   1474篇
  2019年   909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930篇
  2016年   1624篇
  2015年   3265篇
  2014年   9715篇
  2013年   9495篇
  2012年   12384篇
  2011年   13222篇
  2010年   10495篇
  2009年   10196篇
  2008年   10380篇
  2007年   8202篇
  2006年   7806篇
  2005年   5221篇
  2004年   2886篇
  2003年   2552篇
  2002年   2563篇
  2001年   2063篇
  2000年   1753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32.
33.
基于近代中国社会现实所产生的民族复兴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掣肘、渗透,不断发展。民族复兴思潮一定程度上激发、推动了"中国化"观念的形成,也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问题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在"民族"观念的新、旧之辨中继续成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民族解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4.
《协商论坛》2021,(2):31-33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解决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紧迫。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文化软实力实现更大提高。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在讨论中纷纷表示,必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加快弥补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促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5.
解决好我国社会工作在区域之间"不平衡"的发展问题,将是社会工作专业进一步参与提升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但当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相关研究,为了突出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将文化本身从当地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成为研究的客体和对象,忽略了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日常性",即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的绵延性和社会工作的结构性的矛盾与统一.从日常性出发,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应当遵循浸入而非介入、主体而非客体、理解而非解释、互构而非设计的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36.
37.
2020年以来,应城市持续用活“下沉”模式,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为主线,推进“一线征集,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组织晒单、群众评单”的“一线五单”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以项目化方式促进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实体化运行为抓手,着力充实社区力量,务求服务群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8.
《刑法修正案(九)》将袭警行为新增为妨害公务罪第5款并规定从重处罚,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理论界就是否新增"袭警罪"的纷争,为实现条文间的协调以及法律规制范围的明确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在适用过程中,应明确妨害公务罪的主要客体为正在执行的公务行为;对"警察"的理解应不限于被授予警衔的人民警察,公务的"正在执行"也不应局限于严格的上班时间;同时还应结合社会危害性内容,将暴力限制为对警察的人身暴力,其程度应为轻微伤以上,轻伤以下,并且适当考虑暴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
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