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曼莉 《长白学刊》2020,(4):127-132
近代中国的科学主义思潮由西学东渐冲积而成,在文化形态上经历了器物形态、制度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认知更替,是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思潮。这一时期科学主义思潮的发展演变不但对近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而且直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铺垫了厚实的"温床"。系统梳理这一时期科学主义思潮演变历程对于廓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弘扬新时代科学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2.
在我国,一提起科学,人们自然都会升起一股敬意,然而自本世纪初期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对于科学所起的作用却早有微词。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当今的西方哲学中盛行着两股正相反对的思潮,一股被称作科学主义,另一股被称作人本主义。当然,科学主义仍向社会科学领域渗透,经济学、社会学、以至法学和政治学越来越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加以改造,数学和计算技术成了唯一有效的作用工具。在西方,随着对现代化的追求,一个高度技术化的时代到来了,现代化变成了高度技术化的代名词。可是,正当人们为科学的胜利而欢呼雀跃的时候,有人却惊呼人类…  相似文献   
53.
在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基督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些关联以潜在的形式延续到现在貌似差别巨大的科学与宗教之间.通过对科学与宗教的平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某些对称的特征.宗教教义之中也存在着严格的逻辑推理,而一贯被认为属于宗教的信(信念、信赖、信仰)也是科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科学和传教这种似乎正相对立的活动中.竟然表现出诸多相同的特征.其深层原因在于,两者都具有本质主义的基本理念,一方是科学主义者,一方是本质主义基督徒,都在本体论上相信外在客观世界的存在,并在认识论上认为其自身是对外在世界的真正的惟一的解释,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排外和独断的特征.因而.这两者都与文化多样性有根本的矛盾.  相似文献   
54.
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大小教育改造观之争,实质上是科学主义教育改造和人文主义教育改造之争.科学主义教育改造和人文主义教育改造,是教育改造理论和实践的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教育改造科学化,必须是理论和实践的共同科学化,这决定了它们必须在相同的科学道路上发展,科学与人文的有效整合,是教育改造科学化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55.
王玮  一旻 《党建文汇》2005,(6):25-25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和新华社资深科技记者姜岩合著的《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一书中指出,以“整体论”为指导的东方科学思想将成为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灵魂,东方科学和文明将能够弥补西方科学与文明的不足。但一些科学家认为是缺乏足够根据。  相似文献   
56.
人才测评的理论与方法:走出科学主义心理测评观的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才测评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理论与方法建设极不对称,从而有引发学科合法性危机的可能;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产业,它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局限,从而有诱发学科合理性危机的先兆。这些危机与科学主义心理测评观给人才测评带来的误区有很大关系。通过社会学视角的探析可以看出: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的“一导多元、多元一体”及其本土化,是走出科学主义心理测评观误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7.
主体与实践逻辑关系的系统梳理对于清晰展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以及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和把握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差异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阐述对主体的理解与认识,确立了科学的主体观。鉴于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在主体与实践关系理解上的偏差,西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开始致力于从以主体性为核心的总体性原则出发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从逻辑关系看,其实践概念却是从主体范畴中推演出来的,并侧重从一种抽象的精神文化层面来揭示实践的内在机制。这一缺陷为西方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所洞察,由此他们提出了拒斥主体的结构主义范式。这两种思潮的交锋又催生出一种寻求主客体力量动态平衡以及从主体间性出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理论动向。  相似文献   
58.
魏建国 《北方法学》2010,4(5):19-30
中国当下法学界对法律知识属性及法学学科定位的探讨,正推动着新时期中国法律与法学的智识转型。而在此进程中,也开放和引发出了对"科学主义"问题的反思。由于"科学主义"渊源于大陆法系的知识脉络与谱系,再加上近代中国法治建设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因而,对于"科学主义"在欧陆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大陆法系的影响进行考察和反思,便具有了深刻的意义。"科学主义"在近代欧陆国家的产生缘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兴盛和欧陆各国公共领域的缺乏,而"科学主义"一经形成便对近代大陆法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引发了诸多问题。实践表明,只有文化论法律观的引入和确立,才能从根本上超越和克服"科学主义"对法律及法学发展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9.
科 学与宗教的关系 ,似乎是早以解决了的问题。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与宗教的冲突 ,因而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固有观念。但是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及宗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得多。于是 ,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以美国克莱蒙特神学院和克莱蒙特研究生院宗教哲学教授大卫·雷·格里芬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在其名为《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一书中 ,以其独特的视角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一、自然的祛魅与科学…  相似文献   
60.
秦英君 《新视野》2006,(6):48-51
科学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因受西方文化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近代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导致人们对信仰科学的过热,终由对科学的追求,演化为对科学的崇拜,相信只有科学才可以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20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唯科学主义盛行时期,吴稚晖站在科学主义立场,从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到提出科学的人生观,都充分表现出他的唯科学主义倾向,成为科学派的重要一员。科学是一种内在逻辑性很强的知识,中国因救亡图存的需要,所表现出来的唯科学主义仅仅是一种空泛的文化思潮,吴氏的唯科学主义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