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6篇
  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1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876篇
中国共产党   90篇
中国政治   324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39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272.
如何在公司法中规定债权人的保护制度一直是各国公司法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不仅仅关系到公司债权人的利益问题,而且涉及到整个社会市场交易秩序和巾场信用的问题。公司对债权人的责任应当始于公司设立之际,贯穿于公司营运之中,终于公司清算结束之时。只有设计出一套对公司债权人权益保护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使我国的公司法制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273.
目前我国关于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尚处于不完善状态,其研究者大多局限于经济管理和公司管理层面,法学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也正因如此,需要通过债权人利益保护为视角,为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权益进行法律保护提出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74.
论抽逃出资股东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新《公司法》虽然禁止股东抽逃出资,但未明确抽逃出资股东的民事责任。本文主张抽逃出资股东对公司承担侵权责任,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并就抽逃出资事实的认定、抽逃出资与借款行为的区别、抽逃出资股东之外的行为人对公司的债权人的补充清偿责任、诉讼时效的起算点等问题提出了学术见解。  相似文献   
275.
【裁判要旨】处理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须依法进行利益衡量,既要衡量转让股东和受让股东的利益,亦要衡量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公司债权人利益。  相似文献   
276.
《法庭内外》2008,(5):58-59
2006年,我朋友的丈夫因建房向别人借款5万元,出具一份借条,2007年6月,朋友与她丈夫经法院调解离婚,协议约定夫妻各自所负债务由各自偿还。今年3月,债权人起诉至法院,要求朋友及其前夫归还借款本息。朋友认为离婚时她与前夫约定夫妻各自所负的债务由各自偿还,该借款与她无关。不知我朋友与她丈夫的约定对该债权人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277.
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娟 《前沿》2005,(1):124-127
有限责任公司是时代的选择 ,它的出现满足了资本流转的需求 ,降低了公司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管成本。其制度设计的目标在于合理分配风险 ,以实现股东、债权人之间利益的平衡。在滥用公司法人格成风 ,逃避债务有理的现实中 ,这一平衡往往被公司法人格的滥用所打破。构建完整的、有效的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278.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民法中颇具特色的制度,它打破了债权相对性的特点,涉及到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即次债权人)。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人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债权保全的一项重要内容。自1999年10月日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3条确立了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但实践中这类案件并不多见,在适用和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和困难,立法本意和实践的强大反差不由引发人们对债权人代位权的性质、效力、范围等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79.
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改为契机,通过对新旧公司法规定的股东知情权进行对比,并探讨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行使范围、利益冲突及其平衡。  相似文献   
280.
当前,不少公司通过减少公司资本的方式来达到逃避债务,掩盖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等不法目的。这既影响了股东的比例性利益,又严重影响了债权人利益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安定。故各国的公司法对减资的原因、条件、程序等均加以严格的限制。我国虽也存在公司减资的立法规定,但过于简单,缺失有效的运作机制。借鉴国外的有关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的公司减资制度,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