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78篇
中国共产党   724篇
中国政治   1150篇
政治理论   158篇
综合类   2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1月17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三个专题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市委副书记、市政协党组书记王安顺等市领导与数百名政协委员热烈座谈,共话首都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62.
梅雪 《世纪行》2011,(9):23-23
本刊讯8月22日至25日.省政协主席杨松率省政协调研组先后赴北京和上海考察中关村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63.
乐山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调整升级,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4.
《政策瞭望》2011,(11):32-32
近期,天津市正式推出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46.5亿元,其中研发经费投入6.7亿元。项目完成后能够实现产值75.4亿元,达产后预计将达到98亿元。截至目前,前五批10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165.
“十一五”期间,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省技术创新平台稳步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对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云南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建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科技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对云南省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6.
叶泽林 《世纪行》2014,(1):21-21
<正>在雾霾成为全民公敌的今天,转型发展也越来越成为日益迫切的社会共识。发展如何转型?突破口在哪里?软件服务业"无污染、微能耗、高就业",发展没有产能极限,必须而且必然会成为我省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领域,这是其产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也是我省在此方面的独特优势所决定的:一是我省科教资源优势明显。武汉高校科研院所云集,自主创新能力位居前列,软件人才储备充足。  相似文献   
167.
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测度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复合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创新主体对资源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包括使创新主体资源能力得以实现的载体和外部环境所做的贡献;既包括科技成果的创造能力,也包括新产品及市场品牌的培育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应具有导向、描述、评价和监测预警的功能。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国家(或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8.
正确、全面地理解自主创新的含义十分重要。自主创新是创新的一种方式,其核心是科技创新,其关键是自主,评判自主创新成果应从国家和企业不同层面分析。可将自主创新界定为:自主创新是与接受创新或他主创新相对应的创新方式,它以科技人员和企业群体或企业为主体,着重的是主体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主体的自觉活动来达到创新目的。  相似文献   
169.
学校党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浪潮的风起云涌,党中央适时提出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高校作为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的集合点,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与时俱进地培养和吸收大批创新型人才入党既是党保持旺盛生机与活力的源头所在,也是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与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0.
王炳森 《奋斗》2007,(4):39-40
创新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具有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共识。建构创新教育机制,其根本的目的是激励教育资源优化,并促使资源向创新教育的需求方面流动。高校创新教育机制的建构包含了制度机制、文化机制,以及包含诸方面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