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10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404篇
中国共产党   1077篇
中国政治   1188篇
政治理论   310篇
综合类   3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法官来瑶乡,稀泥烂路都要走;法官来瑶乡,不辞劳苦只为民;邻里屋里有纠纷,驻村法官来调解;和谐调解化纠纷,瑶乡百姓笑开颜。"这是广西昭平县仙回瑶族自治乡的瑶族群众自编的赞扬法官的民谣歌词。群众们说,昭平县人民法院的法官真心为民,他们要用歌声表达对法官的感激之情。昭平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一个地道的山区  相似文献   
82.
北洋政府时期虽然政治黑暗、国力衰弱,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报刊舆论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报刊舆论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又进一步推动了20世纪20年代国内反帝废约运动的高涨.与此同时,在开展同列强的外交交涉时,由于自身力量的虚弱,北洋政府有时也不得不接受舆论界的促动和监督,并在具体的外交运作中借助舆论界的力量作为后援.  相似文献   
83.
郑浩 《人事天地》2015,(2):28-30
互联网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外部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和载体。重视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其利弊进行分析研判,趋利除弊,发挥网络舆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一、网络舆情的概念与特点(一)网络舆情的概念"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通常围绕一个具体事件展开的,广大网民表达态度、情感、看法、观点、互动与传播,及其后续影响力的集合。"1  相似文献   
84.
正如何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答: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各方面的关系和广泛的利益调整,如果没有全党全社会的积极性,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改革也就难以顺利推进。为此,就必须  相似文献   
85.
沈捷 《求索》2012,(10):234-236
政务机构微博的兴起,是各地各级党政机构尝试利用新媒体引导主流舆论,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的举措。本文以部分江苏政务机构微博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剖析微博技术特点、网民特征、微博话语选择和舆论引导主体可信度诸要素对政务机构微博舆论引导的影响,研究政务微博如何有效实施舆论的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86.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战时壁报工作服务团成立并创办发行《壁报》,以其快捷、高效的发行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上海人民尤其是下层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精神,颂扬上海军民的英勇杀敌事迹。《壁报》突出全民抗战、全面抗战、抗战到底的指导思想,宣传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凸显了中共在抗战初期试图引领舆论走向的政治觉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共的影响力和声望。  相似文献   
87.
刘益飞 《廉政瞭望》2012,(13):46-47
不久前,广东省东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东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媒介素养,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意见》的文件,该文件要求东莞市各级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在新媒体环境下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坚持“真相第一、技巧第二”的原则。  相似文献   
88.
借助网络自身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巨大的特点,网络已成为群体性事件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新兴载体,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超出政府及公安部门的管控范围,还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公安机关加强网上舆情引导,是新时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公安机关必须树立网络舆论先行的意识,切实做到群体性事件处置与舆论引导同步推进,尽快提高对群体性事件的驾驭能力,主动、迅速地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快速抢占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治理话语权。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条件的巨大变化,我国社会群体的构成范围、利益关系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飞速增长,积累的各类社会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而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频率也日趋上升。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发生具有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90.
关注和引导网络舆情工作是新形势下提升虚拟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网络以无可比拟的公开性、透明性、快捷性、广泛性,成为新的社会监督形式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力量。由于网络传播的无限性和网络舆情的易变性和非稳定性,往往容易使个人的偏激言论扩散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甚至危害国家安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因此,实现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和引导,是新形势下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