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真正的友谊的形成,并非由于双方有意的拉拢,带些偶然,带些不知不觉。在意识层底下,不知何年何月潜伏着一个友谊的种子,咦!看它在心面透出了萌芽。在温暖固密,春夜一般的潜意识中,忽然偷偷的钻进了一个外人,哦!原来就是他!真正友谊的产物,只是一种渗透了你的身心的愉快。没有这种愉快,随你如何直  相似文献   
42.
直到1949年为止,香港共运史与广东共运史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广东的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整体的共产主义运动一样,开始于五四运动期间。1920年底,陈独秀来到广东。他的到来,意味着广东党组织的创建工作跨出重要的第一步。在陈到来之前,共产国际的两位俄国代表米诺尔和别斯林通过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接触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  相似文献   
43.
王熙章 《传承》2009,(17):36-37
解放前,早期的中国电影大多受西方影响,20年代在中国银幕上也出现了一颗滑稽明星。他卓越的表演技巧和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为萌芽时期的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这就是20年代扬名海外,被人誉为"东方卓别林"的周空空。  相似文献   
44.
产业集群萌芽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镭 《探索》2007,(4):86-88
本文将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复杂大系统来研究,强调了集群系统形成过程的渐进性,要注重集群萌芽过程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业集群萌芽过程的分析模型,在分析中,着重于集群萌芽过程中的区位选择和企业数量规模的变化,力图通过分析来揭示产业集群萌芽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45.
本文认为,根据环境法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和完善期四个时期。工业革命前为环境法的萌芽期,环境法规只是零星地附在有关的立法当中;工业革命后到本世纪50年代为环境法的形成期,环境立法比较分散,处于初创阶段;本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为环境法的发展期,环境立法发展迅猛,已成为自拥法理基础和调整对象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本世纪80年代后为环境法的完善期,环境立法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从而日趋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46.
由经济转型所引发的法律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作为对国有财产商业化的回应,在实践中公产制度已经开始萌芽,并且以司法解释、批复和部委规章的形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果能在未来我国国有财产制度与立法设计中完善国家公产制度,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七千人大会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全面调整时期.与此相适应,农业政策也进入全面调整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邓小平明确提出"生产关系的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好"这一基本思想观点,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在"前十年"萌芽的一个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48.
"故曰: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之所从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故曰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任法》这就是说,法不能不持之以恒,存亡治乱都由此产生,圣明的君主都把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准则。君臣上下贵贱一体遵行,按法办事,所以才叫做法。也只有君臣上下贵贱都服从法律,才能实现天下大治。管子在《任法》中,一再强调圣君"任法而不任智",做到了"身佚而天下治",特别强调"故尧  相似文献   
49.
"李约瑟之谜"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探讨。本文从理解这一难题的本质出发,分析解答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并从经济史的视角对"李约瑟之谜"进行了重解。正确的解答"李约瑟之谜"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
晚明时期兴起的公安派文学,实质上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的社会思潮在文学及其他学术领域的直接反映。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三兄弟的文学活动,集中在湖北公安成立的“南平社”,以及在北京什刹海一带成立的“葡萄社”和“藕花社”时期内。因而,应当加强对公安派诗社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