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88年2月25日,蒋经国去世后的一个多月,台湾<自立晚报>独家发表了一篇震惊岛内外的消息,披露20世纪50年代被蒋介石以"兵变"的"莫须有"罪名囚禁起来的台湾前"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将军还活着,就生活在台中市.30多年了,台湾民众似乎早已相信"孙立人已经仙逝"的传闻.当孙立人将军还健康地在台中市生活的消息披露后,立刻在台湾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52.
1925年,刚满15岁的蒋经国在父亲蒋介石的允许下,和另外一些青年到苏联留学,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去竟是整整12年,直到1937年才携妻带子返回祖国.这期间,蒋经国曾三次向苏联当局提出回国请求,前两次都未获批准.最后一次,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中国共产党的协调下,蒋经国才实现了回国的愿望.  相似文献   
53.
一个奇特的人物影响了他的一生。从乡下娃到“太子”侍卫、“逃兵”、工人、囚犯,最后他带领一家人从事个体经商,走上致富之路。请看  相似文献   
54.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共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由过去强调武力解放台湾改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很快,中共方面就作出了反应。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人民日报》上,出乎台湾当局…  相似文献   
55.
<正> 蒋介石统治中国22年,退踞台湾后,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相继主宰台湾38年,他们集党、政、军、经大权于一身,世称“蒋家王朝”,蒋家当是“第一家族”。蒋氏父子去世后,作为政治人物淡出政治舞台,事有必然。但耐人寻味的是,蒋经国逝世迄今仅10年,蒋氏身后零仃与凄凉,蒋家权势衰败之迅速,当年为蒋经国提掖、现仍掌权的大佬,大多对蒋家从尊崇到冷遇直至歧视,真有落花流水春去也,换了人间之叹。  相似文献   
56.
韩昌翰 《政府法制》2014,(33):48-48
1972年,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成功当选为台湾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新官上任三把火,蒋经国迫切地想干出一番成就来。当时,台湾社会奢靡之风盛行,造成了大量“舌尖上的浪费”,于是,蒋经国决定从台湾人铺张餐饮的陋习开刀,想狠狠地剁一剁社会上的奢侈之风,他颁布政令,一面严禁公私餐饮浪费,一面在公私宴请中大力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汤,一桌十人的就餐标准。  相似文献   
57.
周军 《侨园》2012,(3):48-50
1949年,国民党历经在中国大陆的全面溃败、退守台湾后,展开了长达近四十年的“戒严时期”.当然,这只是台湾官方的说法,我们应该将这段历史正名为“白色恐怖”.六张犁,应当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众多事件的典型,是这段历史标志性的符号.  相似文献   
58.
蒋经国晚年在表面高呼“反共”、坚持“三不”政策,背后却一直坚持反对台独,并致力于与大陆的沟通、和解和商谈等事宜。尤其是1987年前后,一场由台湾老兵发起而愈演愈烈的“返乡探亲运动”,  相似文献   
59.
金圆券改革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国民党为挽救自己崩溃的财政金融体系而进行的一次自救行为,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继废两改元,法币改革后的第三次币制改革,当然也是在大陆的最后一次改革。  相似文献   
60.
龚祥瑞 《各界》2011,(10):9-11
1943年我应国民政府驻莫斯科大使蒋廷黻先生的授意邀约,经邵循正教授取得梅贻琦校长的同意,从昆明西南联大来到重庆。一到就走访蒋先生官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