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18篇
中国政治   70篇
政治理论   69篇
综合类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启蒙开启了主体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使人成为世界的中心与根据,但随之而来的后果却是虚无主义的肆虐,理性成为最大的非理性.克服虚无主义的各种努力大多数都局限于对理性主义的批判,而问题的实质却是:虚无主义实际上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资本的必然逻辑.当主体形而上学遭到批判,后形而上学思想开始编织人们的信念与逻辑之网,但这种思想能否经受住资本同一性逻辑的侵蚀?也许我们需要的是保持一种后形而上学的希望.  相似文献   
92.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国内蔓延,其传播主体复杂而多样。就境外敌对势力来看,西方通过控制网络话语权来传播西方价值理念,通过歪曲事实来诋毁中国。就国内群体来看,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有四类人群:一是少数学术研究者,在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后为其充当意识形态输出的代理人;二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要么利用学术制造烟雾,要么利用敏感时期大做文章;三是少数影视剧创作者,完全受市场利益驱动,罔顾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任意过度戏说、篡改历史、颠倒黑白;四是少数网络写手,在利益驱使下,以哗众取宠的网文、任意捏造的谣言、恶搞英雄等手段来吸引网民。对这些传播主体,必须辩证分析,同时加以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更好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  相似文献   
93.
历史观所涉及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柱石,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对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唯物史观审视下,历史虚无主义清晰地暴露出其反历史、反科学的唯心史观本质.广大国史工作者必须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94.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西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其中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危害性较大、影响面较广、波及度较深的当今世界三大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这些思潮的传播和蔓延会误导公众舆论,冲击和侵蚀青少年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会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甚至文化建设带来挑战.正视并认清这些社会思潮的本质,研究其政策主张,剖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甚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5.
历史虚无主义并非虚无以往的所有历史,而是重点放在攻击近现代中国革命,否定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主要包括:美化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告别革命”,颂扬改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对近现代历史人物进行翻案式的“重新评价”。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引导人们自觉抑制其消极影响,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本质上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96.
石文龙 《乡音》2013,(9):34-35
今天,法治不仅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再提中国梦,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等思想,同时强调依法治国,强调法治政府建设。"中国梦""人  相似文献   
97.
于静 《政府法制》2014,(5):10-10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法治发展历经了从“法律虚无主义”到法律体系形成与日益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98.
《理论视野》2005,(4):63-64
《光明日报》2005年3月15日发表该报记者危兆盖的报道,北京大学教授沙健孙在谈及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时指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就其本质和主流来说,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99.
大多数学者认为尼采是一位反形而上学的哲学家 ,而反形而上学用尼采本人的话来说就是虚无主义。在尼采看来 ,虚无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柏拉图———基督教哲学到叔本华哲学的虚无主义过程 ,也是最高价值自行贬值的过程 ,而尼采正是这一过程中最后登场的哲学家。但是他的虚无主义不是目的 ,不是归宿 ,而是一种手段 ,其真正目的在于塑造一种新的理性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00.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早产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长期盛行的、忽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社会主义革命“唯生产力论”和“唯条件论”的中国翻版。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转而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就要分阶段、有步骤地采取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以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这是当时国内外形势综合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力图摆脱苏东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模式的不良影响,探索中国自己的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推动中国由“渐进”而非“突变”、由和平而非暴力的方式实现了伟大的社会形态变革。因而,那种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改早了”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误,必须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