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136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在中国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奋斗一生。有一年孙中山去农村宣传民主选举,与一位姓萧的乡长有以下一段精彩对话。萧乡长:乡下人不懂这选票啊,也不知道这个选举是什么玩意儿,更不懂这个民主的权利啊。  相似文献   
42.
姚爱民 《两岸关系》2010,(10):46-47
由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正永任团长,副省长景俊海任副团长,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市区共500多人组成的陕西省代表团,于9月13日至19日,赴台开展了以“文化交流、认亲拜友、科技联盟”为主题的“2010台湾陕西周”(以下简称陕西周)活动。这是ECFA正式生效后,大陆首个地方省级正职访问团,也是今年最后一批地方省级正职访问团。  相似文献   
43.
蔡文成 《长白学刊》2011,(1):123-128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是以民主为政治目标,以共和为政治制度,以宪政为治理模式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固,民主立固、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结构合理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44.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群体中对辛亥革命最为纠结的一位作家。辛亥革命中,他未置身事外;辛亥革命后,他以文学文本形式描述他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这是因为他的社会人生追寻与辛亥革命的目标相近,即共和和启蒙。当然,他更偏重于启蒙,由启蒙而立人而共和。  相似文献   
45.
史苗苗 《学理论》2014,(6):109-110
孙中山所构建的和谐政治是基于"天下为公"和"五族共和"的全民政治,人民当家做主,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天下为公"实现的是政治和谐的深度,"五族共和"实现的是政治和谐的广度。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全面深入地阐述孙中山的政治和谐思想,为弘扬"依法治国",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友爱、平等奠定基础,为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刘则永 《团结》2011,(6):47-50
武昌城头的枪声.迅速传遍了华夏大地。各省革命党人闻风而动,纷纷联合新军、会党、学生、商人、士绅乃至官僚等各阶层人士,携手推翻清廷的统治。革命之火.迅速在华夏大地蔓延开来。清廷的封疆大吏有的弃职逃命.有的表示拥护独立。  相似文献   
47.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把中国从落后、专制统治下带入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大门,他的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初步实现,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异常强大和顽固,力量薄弱的资产阶级未能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但他的革命精神和民主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并激励后人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48.
佩迪特提出了一种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但只有理解了他的民主理论,才能充分理解这种自由观。他区分了"政治合法性"与"社会正义",表明政治上的合法性要以民主为基础,而民主需要公民对国家个体化、无条件和有效的控制。共和主义的民主是一种"论辩式"的民主,以民众对政府决策进行论辩的能力为核心。为了使民主更好地运转,在某些方面需要实行"去政治化",将相关决定权交给专家,避免决策者受到非理性情绪的影响。佩迪特的论述对民主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更为纯粹的民主主义视角来看,他的思想仍然存在不够民主的方面。  相似文献   
49.
葛明岩 《世纪桥》2012,(1):48-49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从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的方面来反映事物间不同类型联系的一对哲学。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本文拟以犬戎灭西周对秦的影响为例试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整个西周时期,秦人生活于西方边陲,以游牧渔猎为生,发展远远落后于东方诸国,被视为"蛮夷之帮",难以融入"中国文化圈",但是公元前771年犬戎灭西周,就使得衰微的周王室不得不求助于秦人的帮助,这样,秦人参与护送平王东迁,成为"勤王之师",地位提高,同时也揭开了秦人发展的序章,为秦人政治地位的提高、军事能力的增强、经济发展、文化的进步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50.
洪汗钟 《学理论》2013,(2):22-23
西塞罗认为共同善是共和的核心价值,包括"公益"与"公法"两个方面,形成了理解共和主义的两个维度,一为积极肯定性;一为消极否定性,又受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了民主共和与宪政共和。宪政共和要求共和国的政体构建是宪政的、法治的,分权制衡的有限政府,试图构建一种"防御性共和政体结构";民主共和要求共和国的政体构建是民主的,强调人民主权,强调公民美德,强调构建的是发展的有效政府,试图构建一种"发展性共和政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