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2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48篇
中国政治   111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陈传胜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公平正义思想,这一思想植根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历史考察。马克思以劳动和劳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为主线,以每一个人的发展为出发点,科  相似文献   
252.
一、制度短缺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从表面上看,是资金或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反复强调:“货币是第一推动力”。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落后地区要推进经济发展,首先要通过“资本形成”,创造自己的“发展极”,即通过投资建成项目,提高地方的经济增长能力。但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制度的变迁和演进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第一生产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最根本的障碍不在于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物质因素,而在于制度短缺,既包括“正式制度”的短缺,也包括“非正…  相似文献   
253.
资本论》与我国经济改革的每一步重要改革和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息息相关.在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股份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三大改革过程中,人们都从《资本论》得到重要启迪.从而人们对《资本论》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资本论》得到了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  相似文献   
254.
《学习与实践》2006,(5):1-1
李成勋: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商投资企业调查评价中一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务长。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授协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255.
在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的第一卷中,马克思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思维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内容,尽管劳动价值理论至今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思想光辉,但是在130多年后的今天,也出现了它所无法解答或者当时并没有涉及的问题:第一,马克思建立劳动价值理论所处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是指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现在,已经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大大扩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已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256.
《理论与当代》2008,(12):57-57
据述声在10月20日的《北京日报》上介绍: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许多德国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读卡尔·马克思撰写于19世纪的《资本论》,同时也促使很多西方人反思美式自由市场主义的弊端。在金融危机中,《资本论》这本批判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巨著骤然热销。致力于学术著作出版的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许埃特伦普夫说,今年年初以来。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倍。  相似文献   
25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是中国人首次独立编辑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全集版。收录《资本论》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44、45、46卷,编辑质量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24、25卷有很大提高。但由于没有利用(或没有充分重视)MEGA2/Ⅱ/10、MEGA2/Ⅱ/13和MEGA2/Ⅱ/15的注释成果,新版《资本论》也存在重大缺陷。有必要在充分利用MEGA2/Ⅱ/10、MEGA2/Ⅱ/13和MEGA2/Ⅱ/15的基础上,编辑出版《资本论》的新版本。  相似文献   
258.
资本论》三卷本出版后,西方社会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主流学者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马克思的理论或结论,因此他们改变了意欲以沉默致《资本论》于死地的作法,掀起了大规模、长时间、全面彻底地批判与否定《资本论》的浪潮;一些信仰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在为马克思和《资本论》进行辩护的同时,则试图通过改造马克思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原理最终达到超越《资本论》的目标。本文简要归纳了西方学者改造与超越《资本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论证了这一尝试的实质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9.
资本论》终篇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既指出其形式、内容的错误,进而追溯其理论渊源,是批判的集大成;又通过分析其产生的主客观条件,说明"公式"作为对社会表象和资本家意识的反映,有一定的客观现象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批判还导致理论接近社会表象,从总体上阐明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定在社会表面上和在竞争中的外化、异化表现,具有再现总体的社会表象的意义.这对我们现在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理解现行的分配政策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0.
丁德章 《党政论坛》2008,(23):46-4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力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的著名论断,结合我国农村改革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重温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