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彭灏 《党史文苑》2011,(1):54-56
初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特邀县电视台小曾一道,驱车来到江西省宁都县会同乡会同村下村采访。此行是因早在前年暑期,就听县史志办的同志说过有关在会同蜡烛寨下发现了"红军墓"的事,一直以来,我欲去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3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学士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唱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三国这一英雄汇萃的时代的神游。确实,自南北朝起,中华大地对于三国的崇拜便从未停息,文人皆崇孔明,武将争效关张,《三国演义》之问世,更是此等感情之集中体现。一部《三国演义》,其背后是千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的英雄之梦,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33.
<正>《赤壁》的半世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这个时代英雄辈出,数不尽的英雄豪杰,道不完的经典战役。而经典中的经典,首推赤壁之战—蜀吴联军以弱胜强,大破曹军八十万兵将。  相似文献   
34.
正琵琶声传来,在长江的深处,听来若隐若现,又时而被江雾飘走。我从赤壁的礁石上仿佛感触到了古战场遗留下的风韵,仿佛从浊浪中听到了琵琶演绎的一个个千年故事。何处是古战场的那个英雄,何处是古战场的戏台,何处又是古战场留下的篇章,作为今日军人的我,沿着长江岸边寻觅,哪怕有一丝的发现,有一点的灵感,都是我精神的一种追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相似文献   
35.
苏轼的《前赤壁赋》借景抒情,排解人生失意的苦闷,在山水意象中寄托自己的抱负,回归本真,不忘初心。朝鲜文人朴弘美的《清江赋》是"推陈出新"式的作品,是《前赤壁赋》的继承发展,意在与苏子探寻处世之道,并在山水中与之共叙"诗情画意"。朴弘美在苏轼原有的情感意志的基础上又表达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强调活在当下,认为顺其自然尤为重要,并将情志托付于山水,用自然的馈赠宣泄自己内心的苦闷。二人在面对失意人生时找寻适合自己的宣泄方法并保持乐观的态度,这一点一脉相承。虽然《清江赋》的艺术成就和文学影响不及《前赤壁赋》,但《清江赋》仍为后人提供了新的写作视野和创作角度。朴弘美对《前赤壁赋》的继承与创新说明宋代文学对朝鲜文学影响之深远,朝鲜文人对中国文学作品的阐发和理解使其作品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使后人有更为广阔的思考和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36.
站立在星空下面,朗诵《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那是937年前的声音,如此漫长的时光,在今夜被缩短了,我仿佛就与苏东坡站在一起。在我面前,可以看见"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看见的不是937年前的那个时间,而是自己的心灵,因为苏东坡的心此刻也是我的心。  相似文献   
37.
《政策》2010,(2):28-28
2010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科学发展新赤壁”的总体目标。着力抓好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解民难的大事,继续实施大工业、大城建、大旅游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把赤壁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生态花园、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赤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赤壁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优化经济结构,全市上下呈现出思想超解放、精神超振奋、行动超统一、发展超常规的良好局面。2009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1.8亿元,增长16.1%;规模工业增加值45,7亿元,增长2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8.3亿元,增长48.4%;  相似文献   
39.
陶丽 《前沿》2012,(14):155-156
苏轼的人生如梦彰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融合了他儒道释三家思想,形成了他最后混合的人生观,在黄州贬谪期间苏轼在人生的困境中寻找到他的精神归宿,即圆融统一亦儒亦佛的如梦人生观.在追寻东坡的足迹中,不妨让我们走近东坡,以诗为津梁,去弹唱一首大江东去,谱写一曲人生如梦.  相似文献   
40.
情归赤壁     
吴志菲 《世纪行》2014,(4):46-47
<正>"蒲草千里,圻上故垒;莼蒲五月,川谷对鸣"。我的家乡湖北赤壁原名蒲圻,旧称莼川,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置县,传言孙权酷爱此地蒲草丛生遂写诗一首而得名。今天,北倚武汉、南临长沙的赤壁,扼潇湘咽喉,控江夏通衢,成为"湖北南大门"。"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明初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