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刑事诉讼法关于目击辨认制度各方面的规定比较粗疏、操作性差,尤其是被辨认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权利的缺失以及难以得到充分的、有效的保障。学习、借鉴域外两大法系尤其是英美两国的相关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诉讼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侦讯技术水平等因素,弥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相关法律这方面的不足,以求达到目击辨认程序中控辩双方的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152.
余华  吴新原 《政法学刊》2000,17(1):71-72
本文就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尸体面貌辨认照相中对尸体面部肤色的调整,伤痕、残缺部位的修复和在尸体面貌辨认相片拼接中的应用以及处理后的尸体面貌辨认相片在公安刑侦系统内部局域网上的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3.
在司法实践中,辨认作为一种证据有较高证明力,但同时有多种因素影响到其可靠性。本文试分析影响辨认证明力的原因,并在如何提高辨认证据证明力提出了司法和立法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4.
周庆 《公安教育》2008,(6):44-46
随着社会进步及教育观念的更新,公安高校教学模式也正在不断改革与创新。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稳定性和快速性方面确有优点,更由于原有的教育理念在人们心中几乎形成定势,加上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以教师讲授为主仍是目前我国许多公安高校普遍采用的主流教学模式。这样做虽然可以节省人力、简化操作,却存在巨大的缺陷,特别是它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性和不同的需求,将他们置于消极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在这一固定模式下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且养成相当强的惰性和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5.
辨认与指认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目前侦查中辨认与指认混用。侦查人员在侦查实践中应根据不同情形正确使用辨认与指认 ;再次修改我国《刑事诉讼法》时 ,应在“侦查”程序中专节规定“辨认”。  相似文献   
156.
目击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陈述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在犯罪情形中,由于目击人受外界环境、主观心理方面的影响,形成记忆缺陷,难以给出准确的证据。影响目击人辨认的因素在记忆的识忆、保持和回忆等三个阶段都有存在。  相似文献   
157.
本文主要针对刑事诉讼中对人和物品的辨认展开讨论我国辨认程序的规制与辨认结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8.
指认是侦查机关在侦查实践中为查找和印证某些事实和情节,组织犯罪嫌疑人对有关场所、物品等进行查找和确认的查证方法。尽管"指认"在当前的侦查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但纵观侦查中"指认"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是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二是存在指供嫌疑;三是操作缺乏保障安全的配套措施;四是指认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五是配合运用的法律文书比较混乱。为规范侦查实践中的"指认"行为,应对其进行依法规范化改造,即将"指认"转化为讯问与场所辨认及现场勘查(或搜查)相结合等有着严格法律依据的侦查行为组合。  相似文献   
159.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之下进行。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为了消除辨认过程中执行人员对辨认人的暗示性影响,应由侦查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主持辨认过程。英、美等国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确立了辨认中的双盲规则,较好地保证了辨认结果的准确性。中国的辨认制度应当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根据,修改由侦查人员主持辨认程序的规定,确立辨认程序中的双盲规则。  相似文献   
160.
侦查工作的质量决定着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成败,错案的发生往往源自侦查阶段的证据收集瑕疵。笔者以当前已知的33个死刑错案为样本,探析死刑错案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首先,需要加大侦查投入,使侦查重心从口供转向物证,摆脱对口供的依赖。其次,为有效防止目击证人指证证据以及被害人辨认证据失实,需要遵从正确的指证与辨认规则。再次,对侦查中收集到的物证或痕迹,应尽可能采用准确性较高的鉴定方式进行鉴定。最后,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品格证据,尽管可以用于确定侦查方向,但是应当防止直接将其作为据以定案的关键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