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64篇
世界政治   1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1423篇
中国共产党   646篇
中国政治   1551篇
政治理论   185篇
综合类   55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佚名 《刑警与科技》2005,(10A):52-55
本文详细论述了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的研制开发、推广使用、维护管理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系统的软件技术和功能、硬件及接口技术的可靠性和兼容性、传感器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
63.
64.
土地租赁论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已成为事实,但如何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依《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9条规定,分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租赁、作价出资或者入股三种方式。实践中往往采取以土地使用权出让为主,土地租赁为辅的模式,但是从土地使用权出让理论的形成历史以及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来看,土地使用权出让就是土地租赁,我国应在今后的立法中抛弃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理论,采用土地出租的理论,避免重复立法。  相似文献   
65.
我国城市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对策,使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6.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分支。根据人力资源所具备的资产特征,应将人力资源列入资产范畴。以成本法计量人力资产更符合可靠性、可验证性、可比性等公认会计原则。正确反映人力资源信息,应在财务报告中列入相关项目予以披露。  相似文献   
67.
《时事资料手册》2005,(1):22-25
1.坚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过快增长,防止某些行业无序建设、过度扩张出现反弹。2.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握政府投资的投向。3.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由于高耗能产业增加过快,2005年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强势,价格上涨难以避免。国家发改委将把缓解煤炭供求偏紧的问题作为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8.
某小保: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或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用人单位如何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直系亲属及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进行理赔?一劳工某劳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19号令)的规定,非法用工单位必须向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直系亲  相似文献   
69.
英剑波 《群众》2014,(3):49-51
<正>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  相似文献   
70.
《外交评论》2017,(3):27-49
本文旨在讨论汉武帝对外大战略的演进,分析帝国扩张过度而调整滞后的原因。帝国的对外拓展是一个不断应对内外约束的能动过程,其阻力与风险始终存在。对此,执政者往往并非无知,而是试图通过动员、汲取及整合能力的提升来突破限制,进而维持进取态势及其成果。但是,其中不少政策虽能迅速产生效果,但其对政治经济的长期扭曲效应却意味着更大的反噬危险。汉武帝前期的征伐很快消耗了汉初多年休养生息的积累,然而各种危机征兆并没有催生战略收缩,却刺激了一系列以"兴利"为中心的改革并不断加码。这些政策一度克服了财政困难,助长了武帝进一步开拓的雄心,推动征伐不断升级。但是,就在支撑武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穷奢极欲的同时,征伐扩张与兴利汲取的长期负面效果也在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军事挫折和内政危机。在巫盅之变等事件的刺激下,垂暮之年的汉武帝最终暂停对外征伐,开启了昭宣时代政策调整的先声。武帝朝大战略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要重视战略实践的系统效应,注意辨析政策的短期效应与长期影响,在实践中保持充分的战略弹性与战略审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