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172篇
中国共产党   617篇
中国政治   591篇
政治理论   165篇
综合类   1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汪涌豪 《学习月刊》2012,(11):13-15
经典阅读的意义,本不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的问题。但因为当今市场经济横行,有偏至的物质追求,不断收窄人的精神空间,加以资讯的泛滥和网络的挤占,遂使其重要性不再象早先那样为人认知。油气近几年,多种调查哦显示,国人的锐度率连续走低,从成人到孩子,许多人一年5本书都读不到,更不要说经典了,有鉴于此,津贴重提此话题就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2.
黄燕明 《党建》2012,(6):31-3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部署,这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组织部门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中走在前面、作出表率,就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崇高的文化追求,主动把文化建设融人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学习的宣言书、动员令,三者辩证统一,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政党提出了科学的目标体系。作为组织部门,要把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作为深化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契机,科学推进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04.
正"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体现了铁路企业的行业愿景、铁路干部职工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要将其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除了通过大力弘扬宣传教育,还需要每一位铁路干部职工自觉学习、深刻领会并主动践行,做到四个转化,使之真正成为巩固全路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一、坚定信念:新时期铁路精神转化为内心信念和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阶段,我们将新时期铁路精神  相似文献   
105.
新时期铁路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彰显时代对铁路工作和铁路队伍的要求和期盼,必须加强学习宣传和教育引导,融入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努力使新时期铁路精神内化为干部职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06.
《庄子》的宇宙观、时空观和生命哲学(尤其是对精神现象的思考)及其政治批判在诸子著述中独具一格,其卓越建树是华夏人文精神府库中的瑰宝。本栏目以"庄子论政"的专题遴选了三篇文章,都是在前人解读和研究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探求。《〈庄子〉寓言的政治批判》一文指出,庄子对人类文明进程作了根本性的反思,以上古原始古朴的社会为参照,强调有违"无为"的政治导致人性异化,甚至作出"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之相食者也"的警示;对士人的人生道路作有别于修、齐、治、平的指向,以"无用"自全"无为"于政治,超然世俗"游心"大道;并辨析了所用到的"自由""平等""独立人格"等观念意识古今的同异。  相似文献   
107.
《前进论坛》2013,(4):26-27
设立"中华母亲节"的建议,自李汉秋起,在"两会"上被连续提了10年,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此提交相关议案、提案。在今年的"两会"上,龚建明委员、陈建国委员、郭新志代表、温建民委员等再一次提出建议。为什么要设立中华母亲节?中华母亲节又承载了怎样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记者就此采访了三位代表委员。  相似文献   
108.
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得到了丰富实践和深入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任务不同,但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初心"却始终未变。在当代中国,坚持生产实践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党的建设创新实践的同步推进是经济社会改革的方向,也是全方位践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9.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富民政策鼓励下成长起来的一个有着自身特点的新社会阶层。伴随着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变、多样的背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动态、特点和价值追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本文以佛山地区的这一群体为观察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解读了当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三信"(信念、信心、信任)的现状以及"小富即安、大富不安"的心态;认为要寻求解决"小富即安、大富不安"问题的治本之道,不仅在于国家环境的和谐稳定、政府社会服务的提升,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更要以创新的内容、模式与方法,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引导,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0.
周尚君 《政府法制》2014,(12):20-21
作为一种思想追求,法律面前众生平等的理念由来已久,从制度设计层面回溯,1954年制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中第85条明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而整部宪法出现“平等”一共有7次。令人扼腕的是,从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以后,“人民内部”与“人民外部”的敌我矛盾被无限扩大化、泛化,直至“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一重要的法治追求被抛到脑后,我们的社会也因此遭受重大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