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70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李家林 《民主与法制》2010,(24):55-55,61
这是一起曲折离奇又充满争论的交通事故。摩托车手醉驾被撞倒在地,肇事车辆逃逸;群众报警时亲眼目睹了事故受害人再次遭撞的场景,这辆肇事车也同样选择了逃逸;警方次日将第二辆肇事逃逸车查获。  相似文献   
142.
《江淮法治》2010,(4):50-50
2009年5月1日,原告刘平因酒后驾驶导致对方摩托车上3人受伤的后果并驾车逃离现场。次日,二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后原告赔付了受害方各项损失74万余元。事后,原告刘平向其投保公司理赔未果,遂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保险公司按交强险的标准向其支付赔偿款12.2万元。而保险公司辩称,据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刘平属于醉酒驾驶和肇事逃逸的情形,该行为社会危害性很大,不应属于理赔范围。  相似文献   
143.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在交通肇事犯罪中,车辆肇事后司机逃逸往往被认为是性质恶劣的情节。本文认为,将逃逸行为作为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是合理的,“因逃逸致人死亡”不仅指行为人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也包括行为人在第一次交通肇事后逃跑,在逃逸的过程中,发生第二次交通肇事事故致人死亡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4.
[案情]犯罪嫌疑人王某醉酒后驾车将一人撞死,后将尸体搬至肇事现场不远的一处阴沟里,藏尸之后返回现场,将死者的衣裤扔到不远处的地方,再次回到现场。此时接群众报警的交警正好赶到,交警询问其事故经过,王某谎称其撞到一辆电瓶车,但因无大碍,赔偿了电瓶车主2000元钱,电瓶车主就自行离开了。交警怀疑王某的说法,未让其离开,之后调查清楚了上述情况。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王某承担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145.
又见钟南山     
2013年春季,一种新型流感病毒H7N9在华东地区爆发。这种来自禽类动物的病毒,自3月底被发现后,在短短几天之内便夺去了6条鲜活的生命。它的高"致死性"和蔓延的趋势,令4月初的中国城乡公众谈H7N9色变。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公众又一次"见到"了钟南山院士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6.
郑飞中 《理论月刊》2005,(9):140-142
人们评价冰心老人的文字总是会用"爱的哲学",但在她上个世纪40年代创作的小说集<关于女人>中,我们却能看到一些异质文字中时时突现内在的不谐和,表现为"杂语"的特征;以及创作时对主流话语的疏离,表现为对女性性别特性的一意关注.对它的阅读自然能够让人独得一种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7.
郑才城  毕华 《政法学刊》2021,(2):121-128
当前我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实务过程中,对逃逸行为的界定以及对逃逸行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则的适用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事故责任与相关法律责任对接时出现障碍.结合现行法律规定,基于交通事故责任的证据性质和成因责任功能,在逃逸事故的责任认定上,应当确立以过错行为的作用力为首要适用规则,在此基础上对逃逸行为...  相似文献   
148.
在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中,交通肇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在事故发生后找人顶罪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种行为不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严重扰乱了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实践中,对顶罪人及作假证的人往往以犯罪论处,但对找人顶罪的肇事者唆使他人顶罪的行为本身则极少作出司法评价。那么,究竟应如何评价犯罪后找人顶罪行为的法律性质?为此,本刊与山东省蓬莱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案例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49.
交通肇事罪作为常见多发且危害性较大的犯罪,引起理论界以及司法实务界的极大关注,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刑法第133条和《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均存在不合理之处,交通肇事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为混合罪过。  相似文献   
150.
2001年4月24日上午,一个面容憔悴、目光呆滞的中年妇女在一个男青年的搀扶下,来到了焦作市人大常委会信访接待室。当几近失明的她摸索着从等候在那里的焦作市山阳区法院执行庭副庭长郭明光手中接过37038.47元执行款时,嘴唇颤抖着连声说:“谢谢人大,谢谢法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