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70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陈秋婷 《法制与社会》2011,(19):87+96-87,96
交通肇事案件的数量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且交通肇事案件中出现的逃逸情节日益增多。本文以一起交通肇事案为例,深入分析交通肇事逃逸情节的构成及逃逸情节的类型,以期有裨于在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逃逸情节,有力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172.
姜晖 《法律与生活》2011,(21):60-61
肇事逃逸引发的官司2009年3月11日,原告A公司与被告某保险公司签汀了一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单,约定原告就其所有的一辆金杯牌汽车在被告处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保期1年(2009年3月25日~2010年3月24日).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万元。  相似文献   
173.
人生总难摆脱一条必然和偶然交错的轨迹,谓之“命运”,无常巨变,只在瞬息。如果,陈家没在酒吧通宵买醉;或如果,他酒醉后打车回家;再如果,陈伟宁与王辉夫妇没有早起赶路为急症的女儿珠珠看病;更如果,路口的红灯能早几秒变绿……那么,鲜活无辜的生命便不会瞬间殒落。然而,残酷的现实没有“如果”。  相似文献   
174.
警犬气味鉴别技术在辅助认定驾驶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近年来各地频发交通肇事弃车逃逸找人顶包案件,由于"顶包者"在驾驶过程中会在方向盘、脚踏板等处遗留下气味,使用警犬气味鉴别技术可以进行较为准确的检验,从而认定或排除嫌疑人,辅助案件的调查,使一些证据不足而无法确认交通肇事后弃车逃逸案件得以顺利破案。  相似文献   
175.
当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案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财产损失,也给交警部门调查取证、认定肇事车辆带来很大的难度。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事故责任的划定、车辆的认定提出上诉要求的日益增多,对肇事案车辆痕迹的检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交通肇事案车辆痕迹分类 1.1 交通肇事案可划分为3类。分别为车与车相撞、车与人相撞、车与建筑物或其它物体相撞。我们把肇事车辆称作造痕体,被撞车辆、行人称作承痕体。  相似文献   
176.
徐某,男,40岁,于1996年4月24日晚7时许在回家途中被人打死。尸检见:上着夹克衫,右肩背处有一长2.8cm的条形破口,纤维断端呈锯齿状。尸长164cm,尸僵存在各大关节。尸斑位于身体背侧未受压部位,呈淡紫红色,指压稍褪色。  相似文献   
177.
交通肇事罪是行政犯罪,必须以行为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为前提。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除了承担行政责任外,还需要具备其他条件。执法部门在适用刑法第133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选”规定时,必须注意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逃逸”与刑法意义的“逃逸”是两种本质不同的行为,同时不能违反“同一行为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8.
刑法133条第二款和第三款中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行为的量刑幅度,本文主要探讨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实践中如何认定以及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定罪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9.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制动拖印可以判断肇事车辆的逃逸方向,推算肇事车辆制动前的车速,可以判断肇事车辆的接触点,但正确无误地认定还有一定的困难。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人员应根据制动拖印的明显的特征、刮痕、积聚物等痕迹物证来正确认定和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180.
准确理解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尤其是明确认定其应当遵循的规则,是正确处理交通肇事疑难刑事案件的重要保证。认定时应遵守的规则包括:交通肇事行为的有罪性;定罪的纯粹性;行为人对交通肇事的明知性;逃逸目的的特定性;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性;逃逸行为的单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