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70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从主客观因素的十个方面分析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六条遏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2.
电击死心肌肌红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应用ABC法对电击致死组与对照组心肌肌红蛋白(Myoglobin,Mb)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同时以常规H.E染色作比较.结果发现:ABC法染色时,对照组心肌Mb呈小灶性脱失,电击致死组心肌Mb是片状脱失伴Mb颗粒弥散至心肌间质。表明电击致死者心肌友生缺血性损伤。此结果可为电击致死者的法医学检验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3.
交通肇事罪在我国发案率极高,有很大的危害性。因关系到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大小,故在实践中应把握不同情形,按照我国罪刑相当原则确定肇事者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尤其应注意因被害人的疾病等因素而导致其死亡时,对肇事者责任大小的认定,以客观态度对待肇事者,体现我国刑法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4.
陀建华 《当代广西》2005,(22):57-57
【案情】2001年7月27日22时40分, 博白县农民刘敦伟驾驶一辆大货车由岑溪往梧州方向行驶,当驶至国道207线 3243km+800m 处时,突遇陈娟莲等5人从右侧公路边相向行来。由于驾车速度过快,刘敦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避让措施,致使陈娟莲被撞倒受伤。事故发生后,刘敦伟主动打电话报警,并将陈娟莲送往医院抢救。伤者陈娟莲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刘敦伟得知这一情况后,即弃车离开岑溪,随后又到广东打工。直至 2005年6月7日,岑溪市公安局将其逮捕  相似文献   
185.
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将交通肇事犯罪不仅规定在刑法典中,而且规定在一些行政法规里,对这类犯罪的处理方式也形式多样化。相比较而言,我国立法对交通肇事犯罪的规定存在缺陷,有必要修改我国的交通肇事罪,将逃逸行为独立出来,以不救助罪论处,这既有助于理解交通肇事罪,而且更易于处理指使逃逸行为。  相似文献   
186.
天平 《检察风云》2007,(18):46-47
车祸发生后,肇事者弃车逃逸;虽目击证人证明所弃车辆即肇事车,农机监理部门却对受害者请求合法扣车的要求置之不理,肇事者重新潜回事故现场将车偷偷开走并变卖,之后再度"失踪".索赔无望,受害者一纸诉状将农机局告上法庭,要求农机局赔偿因行政不作为造成的损失.法律是否支持受害者的请求?……  相似文献   
187.
论交通肇事后逃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交通肇事后逃逸界定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不符合立法的原意和刑法原理。因为救助被害人之后再行逃跑,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此种情况下把逃逸作为加重处罚的情节就没有道理了。正确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不能与是否救助被害人割裂开来。此外,还要充分注意逃逸的“假两面性”、“二重性”和“真实性”。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定性与处罚,要充分注意肇事者对被害人的死亡是否持放任态度。对于那些将伤者移入偏僻处隐藏或者佯装送往医院,途中抛弃后再逃逸的案件,则应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相似文献   
188.
谌瑜 《公安研究》2002,(6):86-89
文章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阐述了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提出在处理交通肇事时要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正确认定事故责任。  相似文献   
189.
现场勘查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现场痕迹物证对于此类案件的定性、确定侦破方向、缩小侦查范围、证明案件事实、认定案件责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场勘查中,密切与刑侦部门协作,重点对现场制动痕迹、遗留物、法医物证等痕迹物证进行勘查,及时准确地对案件定性,准确判定逃逸方向和车辆种类,从而迅速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相似文献   
190.
对交通肇事逃逸致死的案件提出了两种认定方法。一是根据逃逸形式区分不作为犯的类型。二是对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既不能依形式的作为义务论确定其作为义务,也不能直接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便确定杀人故意,而宜采用逆推认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