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70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2013年7月13日晚8点左右,江苏淮安男子王某驾驶一辆货车在某省道上行驶。前方不远处,突然出现一男子在横穿马路,王某来不及躲避,将该男子撞倒在地。惊慌失措的王某见周围无人,立即驾车逃离了现场。  相似文献   
372.
肇事司机林某最终没有等到他希望的缓刑。5月7日,北京市丰台区法院宣判:林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本是一起并不复杂的案件:事实清楚。被告人也认罪。但被告人“超额赔偿”100多万元,却让案件“复杂”起来,丰台区法院甚至专门就本案召开专家研讨会,  相似文献   
373.
本文在介绍逃逸的含义的基础上,就逃逸情形的认定、逃逸与自首的关系和对逃逸的处罚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相关司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74.
化赟 《学理论》2014,(2):95-9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交通肇事仅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下,有能力赔偿不入罪,无能力赔偿则入罪,是否超越了解释权限?交通肇事后逃逸被上升为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否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目的是为逃避法律追究是否合理?行为人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否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对上述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对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的理解。  相似文献   
375.
1案例资料某年5月29日10时许,张某驾驶“松花江”牌小客车由西向东行至某路时,从右侧超越黄某(男,52岁)驾驶的电动三轮车的过程中,小客车前部撞击三轮车后部,黄某从三轮车上摔出受伤。后经查实,事故发生后张某将黄某驾驶的电动三轮车推至距事故现场迤东60m的废品收购站内,又将黄某抬到小客车上,因小客车损坏无法启动,张某自行修车后仍无法启动,遂将黄某从车上搬至车下遗弃,并将肇事小  相似文献   
376.
第一。触犯了我国刑法。李洪志打着强身健体的幌子,煽动、组织不明真相的“法轮功”练习者围攻、;中击国家机关、新闻单位,公然诱人自焚、自杀、杀人害命,或拒绝治疗而致死致残。其敛财害命,扰乱社会秩序,破坏法律、法规的实施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刑法第三百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相似文献   
377.
刘民  周勇 《刑事技术》2009,(4):61-62
地芬尼多(Difenidol),别名二苯哌丁醇,眩晕停,戴芬逸多,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症。地芬尼多中毒主要为药物过量而引起,投毒比较少见,笔者曾遇见1起地芬尼多服毒自杀案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8.
1997年新刑法第133条对旧刑法113条交通肇事罪进行了完善,但是如何认定"逃逸致人死亡",仍然是学界与实务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交通肇事后行为人的相关义务,因此,逃逸应当是行为人在肇事后不履行救助伤员、保护现场以及报告有关部门,将自己置于有关部门控制之下的义务的行为。自首制度的设立是基于刑事政策的考量,故而其与行为人是否履行义务并无冲突。  相似文献   
379.
高庆国 《前沿》2012,(2):62-63
我国现行刑法和其司法解释都没有将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作为独立的犯罪行为加以评价,而是作为过失的交通肇事罪的一个加重情节加以处理,这种立法模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预防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而且降低了交通肇事逃逸的违法成本,有放纵交通肇事逃逸的犯罪行为之嫌,影响了刑法执行的可操作性和社会效果。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具备了不同于交通肇事罪的犯罪特征,无论从犯罪的本质特征,还是从刑事政策的角度考虑,都有必要将其独立犯罪化。  相似文献   
380.
交通肇事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报道,分别归纳阐述了交通肇事罪的概念、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和责任认定,最后分析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以期给犯罪的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