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94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84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张涛 《法医学杂志》2006,22(5):392-392
交通肇事死亡与他杀死亡的尸体伤痕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容易区别,也可以根据现场遗留的痕迹来鉴别,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现场已遭破坏和不是原始现场,而尸表又无明显损伤等等,确定案件性质就有一定难度。1案例某日下午,无锡市交巡警支队某大队报称:公路上发现一具女尸,尸体旁边  相似文献   
182.
闵捷 《法制与社会》2010,(22):94-95
本文主要论述了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能否成为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主体、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认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3.
184.
何峰 《法制与社会》2010,(15):276-276
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行为人对这一事实主观上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以及不进行抢救被害人的行为。逃避法律责任和救助义务,这两者只要逃避其中之一就应该认定为逃逸。  相似文献   
18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几十年前路面上偶尔才可见的汽车在城市大有取而代之传统出行工具--自行车的趋势.但是,伴随着这种高速发展,出现的却是其必然的副产品--交通事故!而面对日益增多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无论是立法上抑或司法上,对其的规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产生此现象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此予以展开,并就其间所涉的问题,给予刑事法角度的回应,以期对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的最终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6.
2008年1月13日,烟台韩国世刚贸易株式会社旗下世刚纤维有限公司、世刚服装有限公司、世永服装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数十名高管集体失踪,恶意逃避债务,只留下了设备和厂房。对于韩资企业以非正常手段撤离,有个说法叫“半夜逃逸”。韩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中,青岛地区有206家韩资企业采取非正常手段撤离当地。  相似文献   
187.
交通肇事犯罪高发,肇事逃逸问题也因其复杂性而颇有争议。本文认为逃逸应当界定为交通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追究,在明知有交通事故发生后,且未被有关部门查处前,隐匿自己交通肇事的行为。逃逸作为责任认定的推定因素、又作为量刑加重情节,有一定程度的重复评价,但有其理由。逃逸因是肇事者的故意行为,故存在共犯,也可有未遂与中止。  相似文献   
188.
从前,曾在《羊城晚报》上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司机撞倒了一个人,那人还在血泊中挣扎。司机想:这下麻烦口,医好他的伤最少得花几十万。于是来个倒车干脆把他辗死,死了只需赔几万元。时值天麻麻黑,四下又无人,司机想:辗死后还是溜之大吉,连那几万元也省掉,于是开车逃离现场……。吃晚饭时,他和家人久等未见父亲回来。突然有人来告诉他:你父亲在路上被人撞死了。他开车往那个路段一看,天哪,刚才撞倒并倒车复辗的竟是自己的父亲……以前,听到这件事觉得象是编出的故事,觉得很荒唐。想不  相似文献   
189.
丁晶 《天津检察》2006,(2):35-36
2004年10月某日夜晚,甲在与朋友喝酒后,在本人无驾驶证的情况下驾车回家,途径市区某地,将一名行人撞倒后逃逸(被害人当场死亡)。甲逃离现场后即到其朋友丙家,将酒后开车撞人的事情告知了丙及在场的丙的表哥乙,  相似文献   
190.
<浅析现场物证检验鉴定在交通肇事案中所起的作用>(例一),面对为骗保而制造的假现场、为逃避处罚而请人冒名顶替的情况,现场物证检验鉴定可提供科学、客观的结论,进而为准确划分责任,及时处理事故提供依据;<浅析尸体解剖在交通逃逸事故处理中的重要性>(例二),面对两名驾驶员的疑问,对尸体进行解剖认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