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93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70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李怀军现任顺义公安分局交通支队事故科科长。2004年被北京市总工会评为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4年被北京市公安局、市团委、北京青年报评为首都优秀青年民警,2005年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李怀军带领事故科民警行程5万余公里,共抓捕重大交通肇事逃逸人员24人,侦破率为92.9%,侦破率在市交管局系统连续4年名列第一,远远超过公安部指定的70%的侦破率。一年中,他带领事故科不仅在侦破逃逸案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运用科技破案、科技创新多项工作中,连续两年排名市交管局系统第一。特别是2005年6月,顺义区检察院给顺义公安分局发来公函,对于顺义交通支队事故科侦逃组办理所有的交通刑事案件因现场勘查仔细、证据充分,  相似文献   
212.
如何理解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中的"人",是审理交通肇事案件的一个难点。从行为人逃逸过程中二次肇事的主观过错、法定刑罪状所体现的逻辑关系、立法原意、罪刑均衡原则的实现以及逃逸与交通肇事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得出刑法第133条第一档与第三档"逃逸"的内涵应当是同一的,均指因第一次事故逃逸的结论。  相似文献   
213.
应当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种危害较大的犯罪行为,已经超出了交通肇事罪过失犯罪的容纳限度,具有独立的犯罪构成,应当将之确定为新的罪名。  相似文献   
214.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指使肇事人逃逸的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进行处罚,但相关规定却违反了刑法总则对共同犯罪的原则性规定。学说分歧为我们全面理解和分析相关规定提供了诸多视角,但也难免存在疏漏。事实上,只有通过对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认清并正确认定指使肇事者逃逸行为的性质和危害性,为适用该司法解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15.
近年来,交通肇事的案子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交通肇事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也有日渐上升的趋势。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因为交通事故每年死亡的人数均在10万人左右,其中因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人有所增加。本文主要对交通肇事罪司法认定中逃逸行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16.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总结此类案件 ,有 9个特点 7种规律。要预防和侦破此类案件 ,需要领导的重视、组织机构的完善、严格的管理、快速的反应、科学技术的支持 ,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搞好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17.
境外缉捕工作要以境内缉捕工作为后盾,做到与境内工作互动。公安机关在缉捕工作中要了解控制出境的有关措施,尽量将犯罪嫌疑人控制在境内;要准确把握启动境外缉捕工作的条件;要力争以情报工作为主导,以完备材料为基础,选择正确的缉捕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218.
张莉 《政法学刊》2004,21(4):33-35
交通肇事案件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复杂,应该具体案件具体分析认定,如果将此类案件按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的规定,仅作为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定性处罚,不仅会放纵一些罪过深重的罪犯,而且是有违刑法基本原理的。  相似文献   
219.
从表面上看,交通肇事罪中对逃逸的重复评价是对刑法原理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挑战。但通过剖析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就会发现,二者本质上是相暗合的。这是因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背后的经济逻辑就是要保证刑罚威慑的最优化,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适用是有条件的,其前提便是某类犯罪的特定情节或行为没有导致该类犯罪的抓获概率在一段时期内明显下降,刑罚的威慑效果也没有因为特定情节或行为的出现而受到削弱,否则,对某类犯罪的特定情节或行为进行重复评价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20.
唐晓冬 《人民公安》2012,(17):54-56
相守一辈子的爱情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没糊涂的那个人会有多难过?没经历过的人没办法体会。这就是前几天处理的“绑架”案,一个爱和忧伤的故事。 当警察以后,好玩儿的事情其实很多,印象深的是很多的“第一次”。我总是记得我第一次把一个块头有我四五个那么,弋的“鬼佬”说哭了的滑稽场面。肇事逃逸的大块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